从买一只猫到负债19万跌入现金贷黑洞

只是欲望的大门一经打开,他们大多都会再一次次伸手,复贷比例与多头贷款比例都很高。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王海云 韦雯

四川大学校园里,很多共享单车的篮子上面都贴满了小额贷款广告。(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1月9日《南方周末》)

一些年轻人接触网贷的第一笔钱,都是为了一个偶然的需求:旅游、买电脑、打瘦脸针、打赏一位主播,甚至是买一只猫……只是欲望的大门一经打开,他们大多都会再一次次伸手,复贷比例与多头贷款比例都很高。

平台通常不会标出年化率,而是精确到日、月的利息,比如借1000元,一个月后还1100元,年轻人们觉得100元不算多,但其实换算成年化率已经有120%。

早在2016年,银监会就联合教育部发文,要求加大校园贷的监管整治力度,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多位专家也呼吁,应加强投资者适当性教育,追究金融机构的责任。

大一时,为了交上英文培训班的2999元报名费,网名“泥淖”的女孩借了一笔互联网贷款。贷养贷、利滚利之后,大四时她背上了7万元的负债,这笔钱成了这位农村女孩至今难以摆脱的梦魇。

“她还蛮能控制自己的,没有逾期,不然如果加上高额滞纳金,她完全可能要还10万20万,这还没算手续费。”一位网贷业内人士说。

“泥淖”的债主之一,是2014年做“校园贷”起家的趣分期,现名趣店集团。其于2017年10月18日晚赴美上市,市值突破百亿美元,成为财富神话。但也由此引发了对现金贷的巨大争议。

在“趣店”这样的财富新贵敲钟背后,是一些“泥淖”一样20岁上下的年轻人的一个个无眠之夜。因为跌入网络贷款黑洞,他们不得不独尝自己天真或者说是愚蠢的恶果。

白天,他们照常上课、交际,在失眠的凌晨,化身为一个个匿名账号,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向“网贷”问题下的答题者们求救。

一位网民曾留言愿意借钱,后台就迅速被大批私信轰炸——这些私信很多来自刚刚注册、连头像都没有的用户。

针对“趣店”的舆论风暴发生后,据《经济参考报》近期报道,由央行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新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监管还将从资金、牌照等多方面严控现金贷。

事实上,早在2016年,银监会就联合教育部发文,要求加大校园贷的监管整治力度,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多位专家也呼吁,应加强投资者适当性教育,追究金融机构的责任。

买鞋、养狗、谈一场恋爱

“泥淖”英语不好,大一时报名暑期英语培训班,交了钱,但没能去成、也没有退款。家里困难,一个同学推荐她借网贷付报名费。三年过去了,这个同学也陷入网贷泥沼,已经退学。而惶惶不可终日的“泥淖”,则靠摆摊卖手工艺品来偿还利息。

不止是“泥淖”,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多位借贷者中,他们接触网贷的第一笔钱,都是为了一个偶然的需求:旅游、买电脑、打瘦脸针、遇到个私教、打赏一位主播、炒期货……只是欲望的大门一经打开,他们绝大多数都会再一次次伸手。

今年23岁、曾经网贷负债19万元的李小墨,借第一笔钱则是为了买一只猫。

刚入大学,她想和室友一起买只猫,但在网上被人骗了,陆续打过去的七千多元不见了,其中一半是室友的,她就先借了网贷还室友。

在学校附近,四处可见贷款平台的广告,趣分期、分期乐、优分期等,“不是小广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