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产业化进入倒计时

业界的共识是,若2018年国家不启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2020年达成目标将“比较困难”。

责任编辑:袁端端

戴景瑞在田地里,指着转基因玉米取样留下的缺口。(南方周末记者郭丝露/摄)

(本文首发于2018年1月11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 “2018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 转基因产业化进入倒计时》)

无论是科学家、政府、企业还是农民,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困境都让他们“左右为难,多面受压”。

业界的共识是,若2018年国家不启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2020年达成目标将“比较困难”。

2018年1月,海南的气温仍能达到20度以上,每年郭三堆都要在这里待半年左右。他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研究员,所里的海南繁育中心就在三亚市区西北。

过去几年,郭三堆看着无数转基因作物在这里生长,也在这里被销毁——中国对转基因作物的研发有严格限制,未经安全性审查均不能被带出园区一步。

除了棉花,繁育中心还培育了抗虫转基因玉米——根据农业部消息,这将是国家下一步力推的产业化作物。二十余家种子公司选择在这里育种,只要政策出台,就能大规模生产。

2015年,“推进转基因经济作物产业化”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在2020年迎来收官验收。从育种到大规模种植,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业界共识是,若2018年国家不启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2020年达成目标将“比较困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同意上述说法。不过,在刚刚过去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转基因产业化并没有被提及。

在转基因研发上,国家自2008年起,投入超过200亿元,有了一些过硬的技术和产品,然而目前因为种种原因,绝大部分产品还不能推向社会。

2018年,成为了转基因产业化至关重要的一年。

产业化路线图非常明确

随着“十三五”规划时间节点越来越近,业界人士开始变得有些焦灼。

2017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场会议一度被猜测会做出转基因产业化破冰之举。但在会上,转基因产业化并未被提起。

而在政策层面,推进转基因产业化已是大势所趋。

2008年,专项投资额为20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启动,是当时农业科技领域中唯一的重大专项。中央1号文件在近十年内七次对转基因工作进行部署,中央层面领导也多次听取转基因重大专项的进展报告。“十三五”规划提出转基因产业化目标后,农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