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白鹿镇第十一年

在这个叫“这儿与那儿”的项目结束后的第一年,大地震袭击了白鹿镇。于是,在意料之外的第十一年,本报记者再次来到这个小镇,寻找那些熟悉的房舍、街道、风景和人。

责任编辑:李楠

编者按从1998年开始,本报从全国选取了包括四川白鹿镇在内的三个点,试图通过连续观察十年的方式,记录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这个叫“这儿与那儿”的项目结束后的第一年,大地震袭击了白鹿镇。于是,在意料之外的第十一年,本报记者再次来到这个小镇,寻找那些熟悉的房舍、街道、风景和人。

☆1998年
啤酒乐园这几天把全镇上的五六家茶馆全打败了,小小的近30平方米的屋子里有近百人在投注。

☆1999年

除了去年只能收到的成都的188台与126的传呼机信号外,手机开始通行无阻。

☆2000年

从7月份开始,成都的地质专家一批批来龙门山考察,乡上的干部说龙门山正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并准备建国家地质公园。

☆2001年

4月16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终于批下来了,这意味着白鹿镇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2002年

镇里提出“旅游强镇”,关停小煤窑的呼声愈来愈烈。

☆2003年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项目开发正式启动,白鹿镇的旅游经济已经开始萌芽了。

☆2004年

过去几年,黄连给农民带来了财富,但今年不行了——黄连的价格从去年的七八十元一斤降到了二三十元一斤!

☆2005年

在阴冷的寒冬,白鹿镇人感受着黄连跌价和煤矿关闭带来的萧条。

☆2006年

白鹿镇从1980年代中期起一直依赖的资源型经济即将告终。

☆2007年

从闭路电视和无线通讯等方面来看,这个深山小镇上人们的生活渐渐与一百多公里外的成都没有什么差别,但突然飞速上涨的物价在这一年令小镇居民感受到市场经济除带来福祉以外还存在着无常变数。如今,“通货膨胀”这个词,比往常任何时候都令这些平均文化水平为初中的小镇居民们印象深刻。

☆2008年

白鹿镇距汶川大地震震中四十多公里,和汶川同在一条地震带上。占地78.8平方公里的白鹿镇上,有95%以上的房屋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10056常住人口中有57人死亡、1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3.8亿元。建成于1908年的天主教堂上书院,也在百年后的2008年,变为废墟。

震前的上书院是成都人拍婚纱照的热门地点。(本报记者 翁洹/图)

震后的上书院只剩下一片烂木和碎瓦。(本报记者 翁洹/图)

震前的农贸市场熙熙攘攘。(本报记者 翁洹/图)

震后的市场和粮店都倒塌了。(本报记者 翁洹/图)

震前的十字路口是镇上最繁华的地方。(本报记者 翁洹/图)

震后的十字路口,旁边的一些楼房已经成了危楼。(本报记者 翁洹/图)

震前的主要街道上,人们在散步。(本报记者 翁洹/图)

震后的街道上挂着抗震的条幅。(本报记者 翁洹/图)

震前的教堂每当圣诞节都要装饰得很漂亮。(本报记者 翁洹/图)

震后的教堂只剩下半截。(本报记者 翁洹/图)

网络编辑:老黄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