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寻找的是活生生的人” 资深选角导演艾伦·帕克斯的试镜故事

艾伦·帕克斯从事选角工作三十多年了,她仍然记得许多年前相中那个姑娘的情景。

责任编辑:邢人俨

经过艾伦·帕克斯的选角,年少的斯嘉丽·约翰逊在获得饰演《曼妮姐妹》中“妹妹”的机会之后,受到了导演罗伯特·雷德福的注意,得以在影片《马语者》中出演重要角色,为日后的明星生涯打下了基础。(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7月19日《南方周末》)

艾伦·帕克斯从事选角工作三十多年了,她仍然记得许多年前相中那个姑娘的情景。

电影叫《曼妮姐妹》,预算很低,需要物色一位纯真、叛逆的孤女。选角并不容易,试镜的女孩们个个悉心打扮,规规矩矩地介绍自己,似乎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扮演什么角色。帕克斯哭笑不得、精疲力竭,直到一个衣着普通的女孩子进来。

女孩随意地斜坐在椅子上,跷着二郎腿吹口哨。“啊,那里有个‘人’!”帕克斯兴奋起来,这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应该完整阅读了剧本,清楚地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她与女孩打招呼,问起她的名字。女孩回答:“我是斯嘉丽·约翰逊。”

斯嘉丽·约翰逊获得了孤女角色,并因之打动导演罗伯特·雷德福,成为了电影《马语者》的主演。她之前在几部电影中演过小角色,经由帕克斯的选择,很快就能够与大导演和名演员合作,终于成了大明星。帕克斯为自己的选择而自豪,她与马丁·斯科塞斯和科恩兄弟等大导演合作,也给玛吉·吉伦哈尔等大明星提供了最初的重要角色。

在美国,选角导演们往往运用自己的洞见,帮助某位寂寂无名的演员开始未知的职业生涯。1985年起,行业组织“美国选角导演协会”开始逐年颁发Artios奖。2003年,艾伦·帕克斯凭借为电影《秘书》选角,获得了独立剧情片选角杰出成就奖,这就是玛吉·吉伦哈尔的成名之作。同年获奖的还有《时时刻刻》《火线》等名作的选角导演。

2018年7月,艾伦·帕克斯受邀在演艺培训机构山下学堂举办“试镜的洞察力”工作坊,与20位中国青年演员分享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她反复强调热情与自信,“一个角色只有一个人获选”,落选并不代表演技差劲。

7月13日,工作坊最后一天,艾伦·帕克斯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反乌托邦题材美剧《使女的故事》刚刚播出第二季大结局,由主演伊丽莎白·莫斯的表演细节开始,帕克斯谈起表演的学问。她追忆漫长的选角生涯,自己慧眼相中的斯嘉丽·约翰逊、玛吉·吉伦哈尔等如今的大明星,以及凝重的“Me Too”话题。

独一无二的特质,会产生额外的能量

南方周末:《使女的故事》中,主演伊丽莎白·莫斯的表演很精彩,你是否关注过这部剧集?

艾伦·帕克斯:我看过第一季。我知道她20年了,她是个非常有能量也非常有趣的人。她有深度,对这个故事很有热情,表演非常规范。这个角色并不好演,这是个非常坚强的女人,但行动方式不得不较为软弱。我非常喜欢她对这个角色的处理,从她脸上可以读到她在想什么,想象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一切都非常清晰。我喜欢这类演员。表演重要的不仅仅是说话的内容,还有内心世界,要在表演中无声地流露出来。第一季令人印象深刻,它给我们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告诉所有人如何待人,如何富有智慧地使用权力,并引导我们思考未能善用权力所导致的后果。

南方周末:莫斯的脸可能不能用“漂亮”形容,能不能说她长着典型的“电影脸”?

艾伦·帕克斯:她不是最漂亮的,没有完美的身材,但她弥补了这一切,通过她的能量,尤其是头脑中的力量和抉择。“美丽”可以来自很多方面,不仅仅是皮肤、眼睛、发型之类的,还有一些内在的东西能使美丽更显著、更令人难忘、更有说服力。这就是我希望从演员身上找到的特质。我鼓励演员们不要停留于外表,要呈现给观众更多独一无二的特质,那会产生额外的能量。

南方周末:为电影《秘书》选角时,你给了玛吉·吉伦哈尔演员生涯第一个重要角色。观众们注意到玛吉时,她已经是大明星了,你还记得她年轻时候的样子吗?

艾伦·帕克斯:我印象非常深刻。选角花了一年,导演都以为拍不了了。人们不认识她,没人要给钱。我们找到了男主角,(看录像后)他摘下眼镜,说:“她非常棒!她非常棒!是的!”现在她比他还有名了!

玛吉在大学甚至没有学过表演,她学的是文学。她非常聪明,文学素养使她能更好地分析剧情,更快理解角色。她的弟弟(注:《断背山》《后天》的主演杰克·吉伦哈尔)年轻时就拍过电影,但那时还没有出名。她母亲是电影剧本作家,父亲是导演,成长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里或许帮助了她,但帮助她最多的还是理解故事的天赋。她把自己奉献给了角色。

艾伦·帕克斯看了美剧《使女的故事》第一季,非常赞赏女主角伊丽莎白·莫斯(中)的表演,认为她是“不要仅仅看脸”的绝妙例证。(资料图/图)

她已经知道怎么成为自己

南方周末:你与导演的合作过程,通常是什么样的?

艾伦·帕克斯:如果在军队里,我就是第一个出去侦察的,是那个说前面发生什么了的人。我需要先阅读剧本,然后与导演沟通,知道故事的走向。我需要确认那些基本但很重要的问题,包括所有角色的细节,他们理想中的演员是谁。我代表他们出去,通过他们的双眼来寻找演员。有些演员是导演了解的。我需要把所有选择展示给导演看,然后我们缩小范围;我也会一直找出新的候选人,也许能让导演改变想法,或者新人选更贴合原来的拍摄计划。

南方周末:《爱乐之城》那些电影里的选角场景真实吗?

艾伦·帕克斯:是的,《爱乐之城》的场景很多演员都经历过,尤其在洛杉矶。“好的,过来!”“好的,走吧!”那里非常忙碌,往往取决于名气。它对年轻演员的描写非常逼真,她们对于导演没什么意义,因为没有名气。那个选角导演没有看到:“哦,艾玛·斯通!”他只是一直挑选,没有认出那是个跟艾玛·斯通一样有天赋的女演员。“好,下一个!”他们一直刷人。

南方周末:你遇到过因为拒绝而引起对方失望或哭泣吗,你会怎样调适自己?

艾伦·帕克斯:他们没有哭,我对他们一直都非常和善,因为我曾经也是个演员。有时经纪人打电话问我,她表现怎样?他做得好吗?我非常谨慎,会说一些对他们有帮助的话,而不说伤害他们的话,我要他们下一次表现更好。很多人来试镜,但只有一个人被选中,这并不意味其他人就不好。演员们知道这不带有针对性,刚好那个人有和角色最契合的想法、能量和敏感度,给故事以活力。

南方周末:选角这么多年,你有什么特别难忘的经历?

艾伦·帕克斯:在我很早的选角经历中,有一部很小的电影(注:1996年上映的影片《曼妮姐妹》),预算很低,剧本是由女性撰写的,非常好。我爱这个剧本,但选角并不容易,因为需要两个年轻女孩,一个16岁,另一个可能十二三岁。这是个复杂的故事,一对被领养的孤儿姐妹,未能被善待,她们只能逃离。她们来自贫困地区,有不愉快的经历。我们找到了“姐姐”,但很难找到“妹妹”。那些来试镜的女孩穿着漂亮的裙子,涂口红,戴着漂亮的发饰。

我精疲力竭,一个女孩进来,我都没看她一眼,忙着记笔记,只是叫她坐下。我抬眼看,那是个朴素的女孩,穿着牛仔裤、帆布鞋,头发有点乱。她就这样坐在椅子上。我正记笔记,听到了她的声响。我想:“啊,那里有个‘人’!”那里有个女孩很了解自己,非常放松,我想她应该读完了整个剧本。她说:“我是斯嘉丽·约翰逊。”她只有十一二岁,就知道如何做一个演员了。然后我们试镜,她表现得非常惊艳。我只是发掘了她,我想要那样的女孩在这部电影里,导演同意了。

《马语者》是她接下来演的电影。我选角的那部电影参加了圣丹斯电影节,罗伯特·雷德福在那看见了她,邀请她去试镜。试镜的其他女孩有更丰富的经验,更可能得到那个角色,但最后还是她拿到了。

南方周末:就像你所说的,她是个“人”。

艾伦·帕克斯:我寻找的不只是一个表演者;她是演员,由她来演(这个角色)。对戏剧来说是可以的,但对于电影,摄像机寻找的是活生生的人,想听到真正的人对话,想感受人物之间的关系,要看到两个演员看着对方、了解对方,感受他们对彼此的看法,和他们交流。小制作电影是这样的,大制作电影同样如此。

在工作坊中,艾伦·帕克斯将电影剧本片段提前发给年轻演员,让他们对着镜头进行表演。她逐一点评,时而亲身示范。(山下学堂供图/图)

我十分骄傲带她进入演员这个职业

南方周末:选中斯嘉丽·约翰逊,是否令你倍感自豪?

艾伦·帕克斯:她“盛开”了,成为明星,影视生涯可以就这样下去,但她坚持做各种不同的事情,演戏剧,演那些并不利用她美色的角色,演那些呈现她所思所想的角色。她演实验电影,都没什么人看过。她能演,还有本钱这样做,当然也因为她一直保持好奇心,一直在学习和探索。我十分骄傲带她进入演员这个职业,成为她演艺生涯的一部分。

南方周末:尤其是那部古怪的《皮囊之下》。

艾伦·帕克斯:那就是我所说的!几乎没有对话,她究竟凭借怎样的勇气走到那一步?我喜欢她的选择,她回去演英雄,没问题。她有能力做她所想做的,令她的“产品”成真,要不然没人会生产。因为她参与,他们才拍得成电影。我喜欢这点,她是有心脏,有灵魂,有思想的。大概她20岁以后,我再没有从她那里得到什么消息,她现在拥有极为丰富的生活了。

南方周末:因为参与《灰色花园》选角,还给你赢得了2009年度的艾美奖提名。

艾伦·帕克斯:这部电影基于一部非常成功的纪录片(注:1975年上映的同名经典纪录片)。导演带纪录片给我,我当时想,已经有纪录片了,我们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他告诉我电影的意义,所要传达的信息等等,我便答应参与了。我们考虑谁能扮演这对母女,知道需要明星来演主角,就想到了德鲁·巴里摩尔和杰西卡·兰格。这个角色不需要美貌,对德鲁来说一点都不好玩。我们要求她们表演的是几十年前的事情,要逼真,令人信服,像一部纪录片。她们之前没有这样演过,但她们都想演这些角色。我们带着人选去HBO,他们说:“真的吗?我不认为德鲁·巴里摩尔能演这样的角色,也不认为杰西卡愿意演。她可需要有丑陋的皮肤,胳膊得像个老妇女。”但我们说:“她们会演这些角色。”

两个女人一起练习了好几个月,上课,学习新口音。她们喜欢对方,建立了深厚感情。她们得奖了,她们后来再没有演过这样的角色。

南方周末:“大电影”和“小电影”里,你的职责有什么区别?

艾伦·帕克斯:“大电影”有不同的流程,主要角色常常已经决定让明星出演。我的职责就是去挑选可以跟那些明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那个故事服务。导演经常会有些自己的风格,有时候角色、明星都比我更重要。所以我要找一些人,能做“人”的事,同时也能将之提升到明星所属的那个世界。他们讲述更宏大的故事。

我更喜欢为“小电影”选角,因为它们更关乎演绎一个故事。我们的关注点集中在故事本身,集中在我关心的事情上,比如说告诉我一些我尚不知道的事,使我获得更深刻的理解。《秘书》就是其中一部,我不相信虐待狂与受虐狂,我在情感关系里并不会为此吸引。但我看到的更大主题是这个女人迷失了,她痛苦、孤独,不知道如何做她自己,只有通过这样的关系,才突然成长为真正的完整之人,知道如何爱自己、爱别人。没人能告诉别人应该爱谁,应该如何去爱,如果它让你快乐,让你找到你的灵魂伴侣,那便是好的。如果它让你成长,让你的想法成熟,过充实的人生,我是支持的。我通过电影学到这些。

我认识“Me Too”运动中的 一些演员

南方周末:在"Me Too"的年代,你的工作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艾伦·帕克斯:我必须承认,我在选角试镜中见证过这种事件。我也要坦承,25年前我是“Me Too”。在一个项目中,我经历了某个人的不正当性行为,但我不能报警,因为我的制作人是哈维·韦恩斯坦。我认识“Me Too”运动中的一些演员,多年前曾跟她们合作,我相信那些指控。实际上其他很多行业也是这样的,根源上是性别问题。我很高兴女性正找到发声方式,势头越来越猛,这是非凡的。媒体不断地报道,让更多讨论出现,应该受到称赞。

如今指控越来越频繁,大家越来越严肃地对待那些控诉。但要以此惩罚或让某个人名誉扫地,我觉得很难持续下去,它会成为“旧闻”,而不是整个行业被促使改变。我知道这实际也发生在男人身上,不仅女性,有些男人也被性侵了。名人有太大的权力,金钱有太大的权力。

南方周末:你一度期望成为演员,最后为什么选择选角这个职业?

艾伦·帕克斯:我曾经想做演员,但不够强大。我也有很多工作,但都在剧院而不是电影里。我30岁的时候,意识到表演对我来说压力太大了。我经常无法拿到想演的角色,这使我有些绝望。开始从事选角工作的时候,我发现它不仅让我很开心,而且依然能和演员合作,和好剧本打交道。我帮演员试镜时,还有机会表演。我支持着演员的工作,帮助他们上银幕,还能帮助年轻导演制作优秀电影并得奖,我很满足。

南方周末:在你看来,自己选角的敏感和天分来自哪里?

艾伦·帕克斯:我很小就开始表演,能理解演员如何工作,明白他们要努力的方向。我还需要阅读剧本,感受那个角色,有什么是我需要为那个角色寻觅的。然后我去找可以做到那些事情的演员。

我喜欢教演员们,这也是选角导演经常做的。我还擅长阅读剧本,和导演沟通并且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此外我又十分适合团队合作,喜欢支持别人。这些都是一个选角者所要具备的特质。

南方周末:为电影《喜福会》选角时,你与那么多华人演员合作,是否有些特别的体验?

艾伦·帕克斯:电影里的所有女性都是不容易表演的角色。电影故事现在看来有点过时了,并不能很好地呈现当代议题,但那是一部经典电影,导演王颖也十分优秀,当然还有作者谭恩美。他们想要著名的亚裔演员参演,以提高票房。我知道中国演员用英语试镜有多困难。今早我收到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邮件,邀请我去洛杉矶参加《喜福会》25周年纪念展映,到时会在好莱坞很大的影院放映。我没法参加,但学院还记得我,我非常高兴。

(感谢丁斯萌对采访的帮助)

网络编辑:邵小乔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