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市场选择

2018年8月11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二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发言称,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市场选择,如果努力推进汇率机制完善,以及货币可自由使用,人民币国际化仍然会有不错的前景。

责任编辑:冯叶

周小川(资料图/图)

2018年8月11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二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发言称,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市场选择,如果努力推进汇率机制完善,以及货币可自由使用,人民币国际化仍然会有不错的前景。

周小川介绍,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进展,与政策和金融界的推进有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金融危机使得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受到动摇,贸易融资和贸易结算也出现问题。

随着美国经济的恢复,这些问题渐渐得已消化,不过,又有新的情况出现。相较于历史上偏向于用政治、外交、军事等常规手段解决国际问题,现在,金融制裁变得越来越普遍。金融制裁这一手段的频繁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者支付结算货币的地位和作用。

另外,从储备货币选择的需求出发,美元虽然仍是最大的“篮子”,但是,多元化选择已经是主流趋势,这是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动因。

“人民币国际化有所波动也不奇怪,不是直线前进的,有时候走得快一点,有时候慢一点。长远来看,从中国经济,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前景的。”周小川总结说。

货币国际化没有明确的规则,不过也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周小川认为,需要努力推进汇率可浮动的机制,和货币可自由使用两个方面的工作。

人民币加入SDR后,IMF对于汇率制度有一定要求。而对于“货币可自由使用”的问题,要厘清与“可自由兑换”概念的区别,两者比较接近,却不完全相同。

所谓可自由使用,更强调在实体经济当中的自由使用,类似于贸易、投资、旅游等领域比较明显。人民币自由使用并不是100%可自由使用,使用过程中,总是还有一些各种各样的管理、监测。

另外,与世界上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一样,中国也有反洗钱的要求,也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汲取了经验教训,更欢迎中长期资本流动,不太欢迎或者有区别地对待短期超短投机性的金融交易,特别是对一些短期金融衍生品交易,要保持谨慎态度。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必然会挑战一定的国际规则。周小川坚决支持多边主义,可以讨论、运作,实践中还是要跟着国际规则和共识走。要参加比赛就要遵守规则,改变规则可以慢慢提。

同时,既然想要实现货币国际化,金融市场需要有比较高的开放程度,才能够使人民币具有可自由使用性。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周小川还强调,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市场最后的选择。市场比较看重政策的稳定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持之以恒”,不能把一些制度性的安排当成调控性工具。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