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与减税的多选题

从2013年开始,国内基建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从20%升至2017年的27%,而同期中国经济增速从7.9%降至6.9%。政府举债是为了搞基建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但是靠基建投资其实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

虽然减税会在短时间内使政府收入减少,但长期不仅能吸引投资、促进经济活力,还能增加社会就业,进而增强消费。

责任编辑:冯叶

2018年6月3日,湖北省襄阳市,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重载铁路斜拉桥——蒙华铁路汉江特大桥即将合龙。(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8月23日《南方周末》)

从2013年开始,国内基建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从20%升至2017年的27%,而同期中国经济增速从7.9%降至6.9%。政府举债是为了搞基建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但是靠基建投资其实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

虽然减税会在短时间内使政府收入减少,但长期不仅能吸引投资、促进经济活力,还能增加社会就业,进而增强消费。

挖掘机又开始畅销了。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的数据,2018年1—7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超过13万台,同比涨幅58.7%。历史上,2011年是中国挖掘机销量最好的一年,销量超过17.8万台。

基建水暖“机”先知。通过对挖掘机的销售、运行、表现等指标的监测分析,“挖掘机指数”可以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实况。

新一轮基建浪潮的序幕已经揭开。2018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并明确要加快1.3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随后,在2018年8月10日国务院召开的“降成本减负担专项督查座谈会”上,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向社会喊出了减税降费的呼吁,他称当前经济、金融、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信心问题,最大的成本是制度成本,政府必须下决心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

增加基建投资与减税分别是积极财政的两个基本方向,前者直接增加短期总需求,后者间接促进居民消费和企业复苏。

大基建时代开场之后,减税会成为政府的另一个选项吗?

第四次基建宽松

对于中国来说,基建投资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此前经历过三次明显的基建宽松时期。

第一次是在1998年,外部有亚洲金融危机,内部经济增长乏力。那一年,最热门的经济词汇是“保8”,即保证GDP增速达到8%,8%意味着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为了应对外部冲击以及前些年的货币通缩,扩大内需成了首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