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皿上的人脑

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迷你型的人脑,这一技术正在向人们展示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责任编辑:朱力远

在培养皿上培育出来的迷你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越来越接近真实的人类大脑,并发挥真实器官难以实现的作用。(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9月6日《南方周末》)

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迷你型的人脑,这种接近于人脑结构的类器官相当于9周时的胎儿大脑,可以模拟人脑的一些主要结构和功能,这一技术正在向人们展示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干细胞不仅可以分化成不同功能的体细胞,还能在特制的三维支架上发育成与人类器官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类器官”,只是体积要远远小于实际的器官,因此也称为“迷你器官”,这其中研究最为热门的当属人类大脑的类器官。2018年年初,这种类器官技术被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自然方法》(Natrue Methods)杂志评选为2017年生物科学领域的年度技术,入选理由则如该杂志社论中指出的一样,类器官技术正在向人们展现其巨大的应用潜力。

迷你人脑

类器官并非新鲜事物,早在110多年前,就有科学家尝试在体外培养活的动物组织和器官。不过直到最近几年,随着诱导多能干细胞、3D培养等技术的发展,在培养皿上培育出来的脑、肠道、肾脏和视网膜等迷你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越来越接近真实的人类器官,并发挥真实器官难以实现的作用。

由于小鼠等常规实验动物的神经系统与人类的存在显著差异,有些神经系统疾病是人类或灵长类特有的,如寨卡病毒引发的小头畸形,而科学家又无法对实际人脑组织和器官进行实验操作,因此科学家急需找到替代方案,以更精准地研究人脑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以及筛选出治疗这些神经疾病的新药物及新方法。

5年前,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于尔根·克诺布利希(Juergen Knoblich)教授团队率先利用3D组织培养技术,将人多能干细胞培育成与人脑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人脑类器官。研究人员在普通的培养皿中诱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