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我认识中国的一种工具——对话希克

“推手”是一个非常中国化思维的概念。作为来自瑞士小国的我,从没想获取或追求这种权威称呼,从来没有。

30年前没人做这件事

人物周刊:您的朋友认为您“不仅是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入国际舞台的第一人,更是最后一个人”,您是否认为您是这一领域的行业推手?

乌利·希克:不是我刻意寻找或承当这个角色,而是30年前没人做这件事。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有很多思想要表达,想被更多人理解,可惜当时无人问津,我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他们的很多作品独具魅力,反映出的文化是世界性的,是在一个特定的、重要的时刻所诞生的一系列作品。我想,我应该帮助他们。

另外我要强调,“推手”是一个非常中国化思维的概念。作为来自瑞士小国的我,从没想获取或追求这种权威称呼,从来没有。

人物周刊:1979年,您刚刚来到中国,是什么契机让您关注到这一领域?据说,您个人的经历十分丰富,这对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有何帮助?

乌利·希克:早年我当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员,曾经吃苦耐劳,对我以后的事业不无裨益。

1979年,我被公司安排来中国谈合资,当时我还是一家电梯公司的CEO,中国大门尚未向世界敞开,还没有“合资”这个说法。我呢,也是没准备就来了,对中国了解不多。

当我和人谈判时,我意识到,我必须学习,必须了解这个国家。当时的情况是,你作为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你永远只能看到事实的碎片,或一小部分。因为你不是单独行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