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江湖,贾樟柯为何不受待见?

在中秋档五部电影的比拼中,《江湖儿女》可谓是被全面碾轧。但贾樟柯电影好像也从未指望通过内地票房盈利,这个结果,应该也在他的预料当中。

中秋假期进入最后一天,在电影票房排行榜上,贾樟柯的《江湖儿女》跌至第五位。排在它前面的影片,依次是《黄金兄弟》、《悲伤逆流成河》、《反贪风暴3》、《碟中谍6:全面瓦解》。仅就票房而言,贾樟柯的这部新作没有亮眼的表现,这恐怕会让不少他的影迷感到失望。

在中秋档这几部电影中,与《江湖儿女》最有对比性的电影,当属《黄金兄弟》,后者集齐了郑伊健(陈浩南)、陈小春(山鸡)、谢天华(大天二)、钱嘉乐(大头仔)这四个古惑仔电影的代表人物。从票房表现看,观众对古惑仔的港式江湖,要远远比廖凡、赵涛的山西大同江湖更感兴趣。这也可以视为两地江湖文化的一次比拼,比拼结果是,更早借助电影媒介为观众所认识的港台江湖,压过了一直被压抑、被隐藏的内地江湖风景。

在中秋档五部电影的比拼中,《江湖儿女》可谓是被全面碾轧。但贾樟柯电影好像也从未指望通过内地票房盈利,这个结果,应该也在他的预料当中。这些年来,贾樟柯已经形成了影片独到的盈利模式,国际获奖以及版权输出才是他的主要获利来源。不过对他以及他的影迷而言,最为扬眉吐气的时刻,仍然在于他的电影能够在国内大卖。

可是,属于贾樟柯的票房辉煌,可能永远不会再出现了。原因很简单,他的年龄、认知以及对电影艺术的固执己见,都决定了他与这个市场不能融洽地相处。当贾樟柯和他的朋友们,在社交媒体上紧紧抓住“江湖”这个点进行宣传时,就注定了他们的孤独。因为,现在的主流观众,或会觉得郑伊健们的江湖还有点酷,但却不会认为贾樟柯的江湖有意思。残酷一点说,贾樟柯已经老了,他的目标观众——70后们也已经老了,他们的江湖,在年轻人看来,既浪漫又虚无,还带着些抹不掉的自吹自擂的色彩。

《江湖儿女》是部不折不扣的中年人电影。从贾樟柯十分看重的、邀请的几位客串演出嘉宾阵容看,无论徐铮、张译还是张一白,都是中年人,别管在影片中演得有多精彩,他们传递的都是如假包换的中年人趣味。它当然是一部好电影。尽管它在主情节上涣散、在叙事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但在细节上的用心,以及在生活体验上的逼真,使得它能够戳中无数中年人的心扉。如果一名中年观众在他年轻的时候,有过一段浪荡时光的话,更会把《江湖儿女》与贾樟柯引为知己。但这又能怎样呢?市场永远是残酷无情的,市场不会对《天注定》网开一面,亦不会对《二十四城记》、《三峡好人》特殊照顾,所以,就别指望《江湖儿女》能卖几个亿,让人为之称快了。

《江湖儿女》说的是过去的事,它与当下的种种,都格格不入。每当看到贾樟柯在社交媒体上一口一个“江湖”的时候,都忍不住为他捏一把汗,现在是法治社会,哪儿还有江湖的容身之地?廖凡饰演的大哥,在双腿残疾的时候还会对往日兄弟大发脾气,一把掀翻兄弟端上来的菜与主食,而在现代人的价值观里,这是绝对难以容忍的事情,能力小脾气大,谁还会惯着你?至于爱情,斌哥与巧巧的感情,恰恰是当前社交媒体上被批判最为凶狠的情感模式,许多女观众,都把廖凡饰演的斌哥称呼为“渣男”,为巧巧打抱不平,这些观众,是没法去了解贾樟柯的。

贾樟柯会为《江湖儿女》在内地票房上的入不敷出而遗憾吗?不会的,一位优秀的导演,会意识到他在一个时代独特而又具有悲剧性的位置。在电影之外,贾樟柯还有众多的事业,比如他在山西老家开的面馆,在平遥搞的国际电影节。电影创作只是贾樟柯日常生活中组成部分,如果他只靠票房吃饭,恐怕早在十年前就已退出这个圈子。这个时代的伟大之处在于,在某些方面它会让一些杰出的人“吃瘪”,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又会给予他足够的补偿。

没必要为了凸显贾樟柯的江湖地位,而刻意呼吁更多人去看他的电影。看得懂的人,在这几天时间里,都第一时间去看了;看不懂的人,哪怕接下来他再拍更多影片,都不会为之埋单。有些电影,是属于大众的,有些则是属于小众的,贾樟柯一直在这两者之间不停地努力,这种努力值得献上掌声,但努力的结果如何,影迷们不妨淡然看待。(作者系文化评论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