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来不演概念,演的都是生活——亲友念朱旭

朱旭去世后,纪念文章铺天盖地,他被称为“表演艺术领域标杆性人物”。在这份寓意成功和伟大的“标杆”之下,我们采访了他的三位亲友,希望从生老病死中重新展开老爷子的生活故事。

责任编辑:翁倩

2014年7月16日,北京,朱旭与妻子宋凤仪 图 / 王晓溪

朱旭去世后,纪念文章铺天盖地,他被称为“表演艺术领域标杆性人物”。在这份寓意成功和伟大的“标杆”之下,我们采访了他的三位亲友,希望从生老病死中重新展开老爷子的生活故事。

9月15日,演员朱旭的儿子发出讣告:爸爸于凌晨2:20安详上天堂。两天后,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来这里悼念的,既有知名导演、演员,也有朱旭的剧迷和影迷。直到告别仪式结束,还有人坚持留在现场,“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再等等。”

1952年,北京人艺建院,22岁的朱旭正式成为其中一名演员,开始了他倾注一生的事业。几十年来,他在舞台上,从扮演《茶馆》里没有台词的过场角色,逐渐发展到次要角色,再到《红白喜事》《哗变》《屠夫》等名戏傍身。80年代,朱旭年过五十,首次接触影视,随后又贡献了知识分子、艺人、王公贵族等身份各异的人物形象。2009年,电影《我们天上见》中的姥爷一角,让他成为无数人心目中难忘的温暖记忆。

朱旭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笑着的。其实,他88年的人生历程中布满坎坷,既经历了时代造成的动荡、挨饿、下放,也克服着命运安排的口吃、后代残障、晚年丧偶。朱旭的妻子宋凤仪曾在书中写道:他爱剧院胜过爱任何地方,这里有他青春时代的脚步,有他中年时期的困惑,有他晚年的辉煌和安乐。因为这份爱,他把生活的苦乐萃取成艺术的养分,化成一个个自然生动的角色。

朱旭去世后,纪念文章铺天盖地,他被称为“表演艺术领域标杆性人物”。在这份寓意成功和伟大的“标杆”之下,我们采访了他的三位亲友,希望从生老病死中重新展开老爷子的生活故事。

周寰(左一) 导演,曾与朱旭合作电视剧《奖金》《末代皇帝》《酒友》

1

我跟老爷子第一次合作在1982年,电视刚恢复,我们一起拍了《奖金》,那是他的第一部电视剧,从那会儿开始我俩就是酒友。

1984年,我拍《末代皇帝》,一开始想让陈道明继续演老年溥仪,但化妆之后还是觉得假,我就想到了朱旭。我们这个戏想反映的是溥仪如何从万人之上的清朝皇帝一步步变成一个现代社会的普通公民。转变集中在朱旭饰演的后六集,场景也只有看守所,非常难。

他一开始不答应,跟我说,“前面22集溥仪在宫里吃香的喝辣的都陈道明,最后抓到战犯管理所受苦了坐牢了叫我了,我不干。”当然这是玩笑话。我也跟他耍赖,我说,“就你了,你不演谁演。”

朱旭对待角色非常慎重,他做了大量功课,看了很多纪录片。但他有一点,他做这些都是默默的,跟谁也不说,等到都准备好了,他跟我讲“我能演”。

我们剧组就住在当年溥仪住的抚顺战犯管理所。开拍前,他要求把前面的戏都看一遍,把人物的来龙去脉变成他自己的感受。当时我们最大的挑战是:一个皇帝进了监狱,怎么从大反差中表现他独特的个性?朱旭想了很多细节,紧急集合了不会穿裤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