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大幅降价的背后故事

10月10日,备受关注的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落下帷幕。17种抗癌药被纳入医保,11月底前开始执行,平均降幅达到56.7%。

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黄心宇:抗癌药国家谈判》

10月10日,备受关注的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落下帷幕。17种抗癌药被纳入医保,11月底前开始执行,平均降幅达到56.7%。

《面对面》记者专访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组联络员黄心宇,讲述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纳入医保目录的背后故事。

抗癌药如何加快降价?国家医保局展开方案设计

 

几个月前,根据电影《我不是药神》热映,癌症患者面对昂贵抗癌药的困境与冲突,刺痛了很多人的心。在这部电影引发极大关注的同时,一场由国家医疗保障局组织的,为了让更多抗癌药物降价并进入医保目录的国家谈判正在积极的准备当中。

 

2018年6月,刚刚挂牌不到一个月的国家医疗保障局接到国务院指派的一项任务,要求国家医疗保障局负责落实督促抗癌药加快降价。接到任务后,国家医保局迅速展开方案设计。

黄心宇:我们请国家药监部门提供了,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已经上市的抗癌药品种清单,我们把里面没有纳入医保目录的独家品种给筛选出来,当时筛选出来是44个。

记者:这个过程又拿出多少种有可能进入医保名录的?

黄心宇:当时提出了二十种。

经过全国七十多位肿瘤领域专家初步选定的这二十种抗癌药,均达到了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标准。但这些药多为这两年上市的新药,有些药的价格甚至达到了九千多元一粒、一万多元一瓶的地步。要想把它们纳入医保目录,首先要把它们的价格降下来,否则,有限的医保基金根本无法负担。

黄心宇和同事们开始和企业进行沟通。经过初步征询,有十二家药企愿意就他们的十八种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进行价格谈判。这18种抗癌药中,两种属于国产药,其余16种全部是国际制药巨头生产的进口药。为避免谈判双方在预期差距巨大的情况下贸然开始谈判,国家医保局专门组织谈判药企进行了一次一对一的事前沟通。

黄心宇:让企业对于医保方可能提出的预期价位有一个了解。

记者:具体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黄心宇:比如说西妥昔单抗这个药品,我们掌握在台湾地区的价格比大陆价格要低很多,我们大陆又具有更广泛的市场、更多潜在的用药人群,所以我们可能在评估的时候,就会考虑台湾价格的水平,从而确定大陆的医保方价格。

十八种抗癌药,如何定价?

这十八种抗癌药究竟应该分别给它们定出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才能既满足纳入医保目录的要求,又能让药企有合理的利润并且心甘情愿地接受呢?

黄心宇:我们就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我们专家分为两组,一组从药物经济性角度进行评估。

另外还有一组我们会找地方医保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医保的同志他们来根据医保基金的负担能力来进行一组测算,比如说我们根据流行病学的数据来计算这个药品,如果纳入医保以后会给医保基金带来多大的影响,根据这个影响会倒推反算,我们可能给出一个什么样价格比较合适。

拿到这两组数据后,国家医保局按照一定的规则,把两组数据综合汇总,最终得出医保方对这十八种抗癌药的预期价格。

经过谈判,一支药品的价格从4200元降至1295元

2018年9月15日,经过三个多月的准备,抗癌药进入国家医保的准入谈判正式展开。谈判在封闭的环境进行,包括记者,无关人员均不能在现场旁听。谈判过程中,德国一家公司的谈判代表们先后三次从谈判室走出来,或者在走廊里悄悄商议,或者反复打电话和总部进行沟通。他们参与谈判的药品是西妥昔单抗注射液,主要治疗结直肠癌。数据显示,西妥昔单抗注射液2017年的平均价格为每支4200元左右,经过2018年9月15日的谈判,这一药品的价格降到了每支1295元。

17种抗癌药被纳入医保,平均降幅达到56.7%

最终,参加谈判的18种抗癌药中有17个谈判成功,17个谈判成功的药品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6.7%;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价格,平均低36%。2018年10月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通知,将谈判达成的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17种药品中包括12个实体肿瘤药和5个血液肿瘤药,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癌种,癌症患者将减轻用药负担,享受到医保改革的红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网络编辑:邵小乔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