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县长”朱永德

因收受扶贫款礼金被调离却获近万群众签名挽留 ,是这个渴望发展的小城放大了他勤勉实干的一面,还是他亲民的态度掩盖了其收受扶贫款的另一面?而到底哪一面,才是一个真实的朱永德;抑或多面合一,才更接近于复杂的真实?

责任编辑:曹筠武 实习生 王霞

因收受扶贫款礼金被调离却获近万群众签名挽留

在贵州小城织金,市民于街头拉起条幅,签名挽留牵涉扶贫资金案被调离的县长朱永德。这被称为 “织金史上唯一群众自发的挽留活动”。

一个“使织金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县长,一个为残疾人解决谋生手段的县长,一个热衷于在当地网络论坛上与网民聊天的县长,同时又是一个“收受扶贫款礼金”的县长。

在2007年连任县长后,他曾在演讲辞中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市民坦承:很多人从织金的发展中得到了实惠,才“出于私心”挽留。对“能吏”的期待,是否正是这个偏僻城市谅解朱永德收受礼金的原因?

是这个渴望发展的小城放大了他勤勉实干的一面,还是他亲民的态度掩盖了其收受扶贫款的另一面?而到底哪一面,才是一个真实的朱永德;抑或多面合一,才更接近于复杂的真实?


“强烈要求朱永德同志继续留任织金县长”。6月6日,在贵州中西部小城织金县,有市民拉起条幅,签名挽留他们刚刚因牵涉扶贫资金案而被调离的县长。

前来签名的人络绎不绝。老百姓不愿意县长离职,这是“织金史上唯一群众自发的挽留活动”,一位网民在当地论坛中说。与此同时,从6月5日开始,当地网上论坛里出现大量或挽留或表达不舍之情的帖子。

网络帖称,因牵扯该县扶贫办主任私分国家扶贫资金案,县长朱永德被调离。之所以挽留,则是因为朱永德被普遍看作“织金历史上少有的好县长”。朱主政织金六年时间,被认为是该县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

签名活动是自发还是有人幕后策划?朱永德作为一县之长,所犯何事,政声如何?这个地处西部山区的小县城,又为何出现此番举国少见的事件?6月7日之后,当地论坛上有关于此的帖子被悉数删除,挽留活动亦无有下文。南方周末记者在当地采访期间,织金官场人士均避而不谈,而街头巷尾,民间则对此仍热议未了。

“万人签名留县长”
6月6日上午11点左右,织金县中心,财神庙。在庙墙下摆配匙摊的胡师傅看到,几位市民在庙门边的围栏上扯起了横幅,铺上了条条红布。这里毗邻县政府大楼,又是三岔路口,不一会儿,许多人围了上去,财神庙门口立即热闹起来。

横幅上写着“强烈要求朱永德同志继续留任织金县长”。“朱县长要走了?”一些人露出惊讶的表情。胡师傅也是才知道这个消息,他听到人们议论纷纷。

红布条边摆着黑色的签字笔,有人在一边解释“不希望朱县长走的可以在条幅上签名”。织金人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情。不停有人过去写上自己的名字,有人还写下几句话或者临时编写的诗。“签名的有上千人。”胡师傅粗略估计说,其中有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也有公务员,甚至包括六七十岁的老人和残疾人。因为要照顾生意,他并没有持续关注这里,签过名之后就离开。他说,摆摊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斜坡,一下雨就满是泥泞,而整修后现在这里成了步行街,不仅平整,相关部门还给他们划好摊位,在这里揽活并不收费。步行街项目是在朱永德主导下修建。

中午的时候,在市政府广场前尚未竣工的屋子上,又有人挂上了新的横幅:赠织金县人民政府朱永德县长。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签完名离开后,许久又折回拿出一张刚打印好的感谢信贴在签名横幅边。

活动越来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