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付林:699天“牢狱”之后

来自清华的支持,成了付林案中的一抹暖色。“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要是处理得不好,对所有老师、对整个学术界都有很坏的影响。大家都写写论文就完了,不敢成果转化了。”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18年10月23日,清华大学节能楼,付林和研究团队共用一间大办公室,他不在的699天里,“工位”一直保留着。(南方周末记者 谭畅/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1月15日《南方周末》)

来自清华的支持,成了付林案中的一抹暖色。“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要是处理得不好,对所有老师、对整个学术界都有很坏的影响。大家都写写论文就完了,不敢成果转化了。”

付林和学生吃饭一般不喝酒,但那天,他喝了三两白酒,吹嘘自己现在的泡面水平无人能及。“他说在里面经常吃泡面,泡出诀窍了,讲泡面讲了十分钟。”

这大半年来,他唯一看完的电视剧是《人民的名义》,“那里面的检察官挺好的,我也信”。

亲耳听到检察官宣读对其不起诉决定书那一刻,付林失控了。

这天是2018年10月18日。8个月前的2月14日,腊月二十九,这位清华大学教授在被羁押699天后获得取保候审,回到清华园的家中。休息了一整天,把这两年熬白的头发染黑,大年初一,付林才和妻子曲燕坐高铁回山东老家。“过年了,别让他们(父母)看我挺落魄的,影响心情。”

人回得突然,老家亲朋现买了一挂鞭炮,炸得劈啪作响,去晦气。除此以外,这个年过得很安静。

取保候审的大半年都过得很安静。付林坚称自己无罪,也相信法律会认定他无罪。“心态好得简直不可思议”,为丈夫奔走两年的曲燕说她忍不住地要抱怨,可付林一点不抱怨。

海淀区检察院于2017年5月以贪污和挪用公款两项罪名起诉付林,当时他已被羁押一年有余。2018年9月20日,海淀检方要求撤回对付林的起诉,海淀法院作出裁定予以准许。

检方撤诉后,付林接受了三四家媒体采访,包括清华大学校内发行刊物《清新时报》。

“付老师比我想象中高很多,也平静很多。”《清新时报》记者、清华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黄思南原本设想,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遭受完这一切,内心难免愤懑不平。但她在9月26日见到的付林很温和,言谈中仍热切希望自己做的科学研究对社会和国家有所贡献。“我就觉得,哇,他真是很像上世纪的人,像我爷爷奶奶那辈的人。”

然而,这份不起诉决定让付林动摇了。

他想要“绝对的清白”

不起诉决定书上,贪污罪没了,但挪用公款罪还在。检方认为,付林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其行为符合挪用公款罪的构成条件,鉴于其对该行为性质有一定认识,并于案发前已全部归还挪用款项,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决定对付林不起诉。

付林听不下去。

“18日之前,我还满怀信心,想尽快把这两年耽误的工作追回来。我觉得迟到的正义也是正义啊,之前可能是他们弄错了吧。但接到这个(不起诉决定)特别愤怒,要真认为我有问题,干吗要撤诉?我宁愿法院判!”10月23日,清华大学旧土木工程系馆二楼的会客室里,付林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眼前的付林短发花白,两颊瘦削,比起清华大学官网上一头黑发、白皙微胖的照片,他瘦出了山东男性典型的国字脸。一公里外的节能楼,付林和研究团队共用一间大办公室,他不在的699天里,“工位”一直保留着。

会客室门关不严实,走廊里人来人往,偶有学生推门进来泡杯咖啡。付林毫不避讳,说话时嗓门洪亮,谈到激动处略微结巴:“不能算了,我我我绝对算不了,我要有知识分子的骨气!”

检方撤诉后,付林在法律意义上是无罪的。

“与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有关的刑法问题,目前处于极端无序的状态之中。”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孙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若不撤诉,付林案原本给法院提供了一个澄清法律疑难的机会。

孙远介绍,中国司法实践中,检方一般会在法院同意撤诉后补作不起诉决定。检方不起诉分为法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三种情形,前两种属于“依法不应当起诉”;而酌定不起诉又称“微罪不诉”,即检方对其认为构成犯罪但情节轻微者可以不起诉。

付林获得的是酌定不起诉。但孙远注意到,不起诉决定书中,检方认定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