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从热闹到沉寂,从沉寂到新生

数十年来,温州曾一次次名扬国内外,也曾一次次跌落与迷失。现在,在积累了巨额财富之后,它又一次来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温州至今在传统制造领域的优势并没有丧失,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五大传统产业已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链和区域品牌优势。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开始起步。

但温州要发展数字经济、新兴产业,不仅面临政策、金融、技术等民营经济共同的问题,还面临着生活成本过高导致人才难留的问题。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章华妹在1979年11月份申请了个体户营业执照,一年后,她拿到这个执照,是中国的第一个个体工商户。(南方周末记者 王伟凯/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1月22日《南方周末》)

数十年来,温州曾一次次名扬国内外,也曾一次次跌落与迷失。现在,在积累了巨额财富之后,它又一次来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温州至今在传统制造领域的优势并没有丧失,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五大传统产业已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链和区域品牌优势。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开始起步。

但温州要发展数字经济、新兴产业,不仅面临政策、金融、技术等民营经济共同的问题,还面临着生活成本过高导致人才难留的问题。

这是一个不大的门面,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来福大楼一层的拐角,加上后面的仓库,面积在250平米左右,是温州常见的“前店后仓”式的门面。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纽扣,以及章华妹被国家领导人接见时的照片。

38年前,章华妹拿到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成为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如今,章华妹仍然守着一个门面,忙碌地收拾柜台上的纽扣。

温州是一座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沿海城市。改革开放之前,因为位置偏僻、缺乏耕田,这里是浙江省最贫穷的地方之一。

为贫穷所迫,温州人从1970年代就开始经商,竟意外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温州逐渐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成了一座“富得流油”的城市。时至今日,依然能够看到兰博基尼、宾利等豪车在温州的街道上呼啸而过。

不过在2000年之后,温州民间财富达到峰顶,在缺乏投资渠道的时代,开始迷失在资本游戏中。

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阵痛,温州人逐渐变得沉寂了。但其实,温州至今在传统制造领域的优势并没有丧失,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五大传统产业已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链和区域品牌优势。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开始起步。

从个体户到企业家

距离杭州300公里,距离上海450公里,一面靠海,三地隔江。这个偏僻、耕地少、路难走的地级市,改革开放之前,曾经异常地贫穷、混乱。

当时,温州有这样的顺口溜:“平阳讨饭,文成人贩,洞头贷款吃饭”。平阳、文成、洞头曾是温州市的三个县,意思是平阳人去外面讨饭,文成人大多成了人贩子,洞头则靠国家贷款来养活自己。就是在这样一片赤贫之地,走出了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

摆脱贫穷的渴望,让温州人有着冲破体制藩篱的冲动,个体户是他们的第一步。1970年代,不少温州人在自家门前开了档口,做起了小生意,章华妹就是其中一个。她的生意是始于一张直径50厘米的小桌子。他们家里有7个孩子,她排名老七,父母在国企的岗位被两个哥哥给顶替了,她只能靠摆个小摊养活自己。

当时,摆小摊、开档口、做生意不被允许,这种行为,常会被扣上“走资派”的帽子,轻则批斗,重则坐牢。

1979年11月,工商部门的人告诉那些摆摊、开档的人说,去申请一张营业执照,就可以公开经营了。当时,章华妹所住的解放北路,不少人都申请了执照。刚开始,章华妹也没有注意那张执照上打印的“第10101号”意味着什么,直到2004年有媒体寻找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

章华妹的店门面不大,位置也比较偏僻,如果不仔细寻找,很难找得到。但门头上蓝底白字写的“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的广告语格外醒目。

2004年她被媒体发现是第一个个体工商户时,曾经放出豪言,要做一辈子“个体工商户”。不过,后来还是注册了这家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由个体户变成了企业老板。“第一个个体工商户”的名号给她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