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闯将到创新引擎广州开发区的蝶变密码

“审批改革就是要对自己动刀子,假设每一个部门都有本位主义,权力最大化,责任最小化,那就会出现大量‘证明你爸是你爸’的滑稽事情了。”

责任编辑:莫闻

中新广州知识城。(受访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

在过去34年的历史中,广州开发区各项指标一直名列前茅,综合实力也稳居全国开发区前三甲,经济效益雄居第一。这个经济现象,成了很多区域经济研究者热衷讨论的话题。

“审批改革就是要对自己动刀子,假设每一个部门都有本位主义,权力最大化,责任最小化,那就会出现大量‘证明你爸是你爸’的滑稽事情了。”

“对外开放也好,科技创新也好,如果知识产权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很多优质的资源是不愿意进来的,即便是进来了也很难留得住。”

在广州城区东部,有一块9.6平方公里的土地,汇聚了安利、箭牌、宝洁等一批国际一流公司,曾经贡献了广州市一半的工业产值。

34年前,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开发区从这里起步,最开始是珠江口的荒滩蕉林,只有两万元开办经费。经过一系列的嬗变,广州开发区现在年财税收入超千亿,经济效益多年领跑全国,并且告别单一经济功能区的使命,成为一座面积达484平方公里,集产业、创新、教育、生活于一体的新城,成为广州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增长极。她的发展足迹,生动诠释了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的远见。

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现代化的体育馆、学校、产业园、商场、住宅楼,随处可见。尤其是最近两年,一系列的政策激励、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化的人才战略、4.0版本的招商策略,让这个改革闯将爆发出新能量,成为珠三角地区至关重要的创新之源。

在过去34年的历史中,全球经济遭遇过多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一些地区也在几次产业升级调整中跌宕起伏。但是广州开发区各项指标一直名列前茅,综合实力也稳居全国开发区前三甲,经济效益雄居第一。这个经济现象,成为很多区域经济研究者热衷讨论的话题。

“改革开放创新是立区之魂、发展之本。广州开发区因改革而生,伴开放而长,靠创新而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在‘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再次杀出一条血路,勇当尖兵!”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说。

在广州开发区工作近30年的黄埔区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小华对此记忆深刻。他表示,“改革是我们开发区人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里的强大基因。建区之初,何为开发区、怎样建设开发区,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也不可能照搬国外模式,要靠我们自己探索,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敢不敢、善不善于高举改革的大旗,敢为天下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一些重要的节点上,广州开发区总是能敏锐地嗅到机遇,找到落脚点,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终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角色转变。如今,适逢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广州开发区得益于营商环境、产业基础以及地理位置上的比较优势,被誉为“湾顶明珠”。它凭借着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一系列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大湾区一颗耀眼的创新明珠。

从员工到老板只需一刻钟

2018年9月6日上午11点,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行政服务中心,性格腼腆的吴伟豪仅用了15分钟,就完成了公司注册。

吴伟豪今年30岁,大专毕业之后,一直在外打工。在那之前,他是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沙河顶的一家服装批发门市的负责人。两年前,在服装行业深耕多年之后,他萌生了自己当老板的想法,想与朋友注册一家公司,从沙河顶批发市场拿货,然后在网店上卖。

但这个想法一直未能成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通过中介注册一家公司需要三四千元,而这是他月收入一半。他曾经尝试自己去申请,但最终因为琐碎的程序和复杂的准备材料,让他打了退堂鼓。

后来,他听说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快速审批制度。一位朋友告诉他,在那里注册公司,工作人员会提前交代好所需材料,只要材料齐全,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而在实际操作时,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一个老板,他只用了15分钟。

“办完之后,我盯着那个美女,连续问了三遍,真办完了吗?我都不敢相信,怎么会这么快速。”在行政服务中心,吴伟豪难掩心中的兴奋。

公司注册只是整个行政审批的一项工作,它还涉及项目落地、环境审批、土地审批等复杂的程序。对于一个地方来说,行政审批的效率和服务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涉及招商引资工作时。很多时候,当一些意向企业前来参观考察时,就有可能因为项目审批、公司注册的程序繁琐,用时太长,而被吓跑。

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代新祥介绍,在2015年,为了解决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难、审批程序繁琐的问题,广州开发区将审批权限集中起来,成立了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家行政审批局,将8个部门的38项审批职能集中在一起,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减少了审批程序。

“只要进一扇门,就能把所有的程序走完。”代新祥说,“我们把那些部门的部分审批职能集中到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就是为了6个字,削繁、治拖、破堵。”

但是,将众多部门的审批权限集中由一个部门行使,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并非易事。被合并的部门不想放权,集权的部门又不想担责。

“审批改革就是要对自己动刀子,假设每一个部门都有本位主义,权力最大化,责任最小化,那就会出现大量‘证明你爸是你爸’的滑稽事情了。”代新祥介绍,“部门之间如果有利益牵扯,就一定会把流程复杂化,麻烦的就是来办事的老百姓了。”

据了解,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采取了“两分离”的策略:一方面,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相分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