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让视障者“看见”,让垃圾产生价值 ——社会创新背后的“天眼”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向善”,如何防范技术革命带来的潜在风险,这是一系列值得持续探索的命题。

责任编辑:吕宗恕

在中国,有上千万的视障者。他们如何融入社会,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向善”,如何防范技术革命带来的潜在风险,这是一系列值得持续探索的命题。

新科技赋能社会创新,让不少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视障、环境污染等,开始有了新的解决之道。

如果我们短期内找不到某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背后的真正元凶,这会不会引发恐慌?

2018年3月,一场恶性食物中毒事件在全美爆发,数百人由于误食有毒食物被紧急送医,其中五人丧命。

美国食药管理局(FDA)参与了事件调查,并且很快锁定事件元凶——一种被大肠杆菌污染了的生菜。用这种被污染的生食蔬菜做成的沙拉让食用者在短时间内中毒。

但在接下来对受污染生菜产地的调查中,FDA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众多产自不同地区、不同农场的同类品种生菜被不同的分销商混合处理,二次加工、贴标之后再贩售至全美各地的超市、餐馆和零售店,这使得FDA耗费数月才最终找出问题生菜的源头,进而得以针对有毒生菜进行召回。

参与此次事件调查的FDA相关负责人事后公开表示,这是FDA近年来遇到的最复杂的有毒食品溯源调查。

信息记录混乱、数字化程度低下是零售业供应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类问题,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与IBM展开合作,凭借区块链技术开发食品安全解决方案。2018年10月,沃尔玛公布了区块链食品追踪项目,要求旗下所有绿叶蔬菜供应商在2019年9月之前将供货等数据上传到区块链,使其食品供应链管理实现全数字化。

可以预见的是,供应链信息上链使得整个流程更加透明,链上信息的不可篡改性也大大降低了问题食品溯源的难度。根据沃尔玛的测试统计,在把供应链流程移至区块链之前,平均需要7天时间来追踪某种食物的来源,现在使用区块链技术后,这个数字已减少到2.2秒。

类似这样的新科技,在不少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上已有新应用。

让视障者“看见”

Be My Eyes就是这样的社创企业。创始人Hans在2012年时遭遇意外事故致使双眼视觉障碍,他饱尝了失明和视觉障碍人士的生活不便之后,从病友处获得灵感,创立了Be My Eyes。这是一款简单易用的智能手机App,将视觉障碍人士与讲同种语言的志愿者连接起来,通过一键呼叫找到当前在线的志愿者,再通过手机视频来帮助视障人士识别生活中的物品和场景、完成一些他们难以独立操作的任务。

这款应用的使用方法并不复杂:视障人士打开这款App后,通过手机摄像头将面前需要辨认的或者需要阅读的东西拍下来,而另一端的志愿者将会第一时间为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