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闯将到创新引擎广州开发区的蝶变密码

“审批改革就是要对自己动刀子,假设每一个部门都有本位主义,权力最大化,责任最小化,那就会出现大量‘证明你爸是你爸’的滑稽事情了。”

责任编辑:莫闻

中新广州知识城。(受访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

在过去34年的历史中,广州开发区各项指标一直名列前茅,综合实力也稳居全国开发区前三甲,经济效益雄居第一。这个经济现象,成了很多区域经济研究者热衷讨论的话题。

“审批改革就是要对自己动刀子,假设每一个部门都有本位主义,权力最大化,责任最小化,那就会出现大量‘证明你爸是你爸’的滑稽事情了。”

“对外开放也好,科技创新也好,如果知识产权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很多优质的资源是不愿意进来的,即便是进来了也很难留得住。”

在广州城区东部,有一块9.6平方公里的土地,汇聚了安利、箭牌、宝洁等一批国际一流公司,曾经贡献了广州市一半的工业产值。

34年前,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开发区从这里起步,最开始是珠江口的荒滩蕉林,只有两万元开办经费。经过一系列的嬗变,广州开发区现在年财税收入超千亿,经济效益多年领跑全国,并且告别单一经济功能区的使命,成为一座面积达484平方公里,集产业、创新、教育、生活于一体的新城,成为广州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增长极。她的发展足迹,生动诠释了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的远见。

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现代化的体育馆、学校、产业园、商场、住宅楼,随处可见。尤其是最近两年,一系列的政策激励、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化的人才战略、4.0版本的招商策略,让这个改革闯将爆发出新能量,成为珠三角地区至关重要的创新之源。

在过去34年的历史中,全球经济遭遇过多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一些地区也在几次产业升级调整中跌宕起伏。但是广州开发区各项指标一直名列前茅,综合实力也稳居全国开发区前三甲,经济效益雄居第一。这个经济现象,成为很多区域经济研究者热衷讨论的话题。

“改革开放创新是立区之魂、发展之本。广州开发区因改革而生,伴开放而长,靠创新而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在‘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再次杀出一条血路,勇当尖兵!”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说。

在广州开发区工作近30年的黄埔区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小华对此记忆深刻。他表示,“改革是我们开发区人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里的强大基因。建区之初,何为开发区、怎样建设开发区,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也不可能照搬国外模式,要靠我们自己探索,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敢不敢、善不善于高举改革的大旗,敢为天下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一些重要的节点上,广州开发区总是能敏锐地嗅到机遇,找到落脚点,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终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角色转变。如今,适逢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广州开发区得益于营商环境、产业基础以及地理位置上的比较优势,被誉为“湾顶明珠”。它凭借着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一系列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大湾区一颗耀眼的创新明珠。

从员工到老板只需一刻钟

2018年9月6日上午11点,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行政服务中心,性格腼腆的吴伟豪仅用了15分钟,就完成了公司注册。

吴伟豪今年30岁,大专毕业之后,一直在外打工。在那之前,他是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沙河顶的一家服装批发门市的负责人。两年前,在服装行业深耕多年之后,他萌生了自己当老板的想法,想与朋友注册一家公司,从沙河顶批发市场拿货,然后在网店上卖。

但这个想法一直未能成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通过中介注册一家公司需要三四千元,而这是他月收入一半。他曾经尝试自己去申请,但最终因为琐碎的程序和复杂的准备材料,让他打了退堂鼓。

后来,他听说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快速审批制度。一位朋友告诉他,在那里注册公司,工作人员会提前交代好所需材料,只要材料齐全,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而在实际操作时,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一个老板,他只用了15分钟。

“办完之后,我盯着那个美女,连续问了三遍,真办完了吗?我都不敢相信,怎么会这么快速。”在行政服务中心,吴伟豪难掩心中的兴奋。

公司注册只是整个行政审批的一项工作,它还涉及项目落地、环境审批、土地审批等复杂的程序。对于一个地方来说,行政审批的效率和服务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涉及招商引资工作时。很多时候,当一些意向企业前来参观考察时,就有可能因为项目审批、公司注册的程序繁琐,用时太长,而被吓跑。

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代新祥介绍,在2015年,为了解决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难、审批程序繁琐的问题,广州开发区将审批权限集中起来,成立了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家行政审批局,将8个部门的38项审批职能集中在一起,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减少了审批程序。

“只要进一扇门,就能把所有的程序走完。”代新祥说,“我们把那些部门的部分审批职能集中到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就是为了6个字,削繁、治拖、破堵。”

但是,将众多部门的审批权限集中由一个部门行使,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并非易事。被合并的部门不想放权,集权的部门又不想担责。

“审批改革就是要对自己动刀子,假设每一个部门都有本位主义,权力最大化,责任最小化,那就会出现大量‘证明你爸是你爸’的滑稽事情了。”代新祥介绍,“部门之间如果有利益牵扯,就一定会把流程复杂化,麻烦的就是来办事的老百姓了。”

据了解,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采取了“两分离”的策略:一方面,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相分离,避免分散审批的繁琐程序,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另一方面也推动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不仅提高了技术审查的质量和行政审批效率,也进一步确保了行政审批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在一系列的审批改革创新举措推动下,在该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主流程审批时间,由原来的110个工作日缩短到了15个工作日,财政投资项目则由446个工作日缩短到了75个工作日。推动企业建设迈出了“1个月审批、3个月交地、6个月动工”的快节奏,刷新了开发区速度。

以世界500强企业麦格纳集团投资建设的卡斯马汽配项目为例,仅用了28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主流程审批,项目从签约到建成投产,也仅用了半年时间。

此外,广州开发区还在全省首创设立政策兑现窗口,建成“一门式受理、限时办结”政策兑现系统,一个部门统筹跟踪全区14个业务部门的51项政策、219项事项,限时34个工作日内完成兑现。广州开发区唯恐因为程序繁琐耽误了企业和项目的发展。

“金镶玉”

对于黄埔区,不少人会想起古黄埔港的帆影桨声,2000年前,打通了东西方商贸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在此起航;中国近代史上,闻名世界的黄埔军校也诞生于此。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人,会站在黄埔港的岸边、黄埔军校的旧址凭吊远望。

1984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里挂牌成立之后,这片古老的土地成了广州经济发展的引擎。如今,这里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化工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食品饮料、金属制造、生物健康四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同时,以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正在构建。

2018年10月11日,由德国蔡司集团投资的新视界项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动工建设,这个项目将为蔡司集团提供全球最大规模的高折射率、高端定制功能型视光产品及高端眼科制造基地。同一天,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粤芯12寸芯片项目主厂房也宣告封顶。

此外,包括露乐健康科技、鸿基创能、省测绘工程公司地理信息生产基地、沃尔沃工程设备华南区再制造中心、爱莎国际教育教育集团总部、修仕倍励学校、润霖医药等在内的11个项目集中动工。

更早时候,7月10日,显示器巨头LG Display宣布,其在此地建立的8.5代OLED面板生产线已通过反垄断审查,预计明年下半年建成投产,这种新一代的显示器面板,更加轻薄、透明、柔软的特性,让其在电视屏幕的设计上,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整个开发区都沉浸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活跃的氛围当中。

实际上,广州开发区此前几年曾经陷入过低谷。在2014年时,开发区的GDP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增速为7.54%。到了2016年,开发区经济增速降至6%,已经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此时的开发区,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

近两年,广州开发区先后出台了“金镶玉”系列政策,即四个“黄金10条”、两个“美玉10条”、“IAB主导产业政策”、“风投10条”、“区块链10条”、“文创10条”等一系列产业扶持和人才引进政策,近期又出台了“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全区形成一个完整、有机、高效的最佳政策链。

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开发区的角色也正在由传统工业聚集地,向高新技术新引擎转变。以广州科学城为核心,连接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再加上即将建成的黄埔临港经济区,一个世界级的高端产业链正在形成。

通过深层次的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了主导产业引领、核心企业带动、产业生态支撑,率先迈进高质量发展。2017年该区GDP增长回升为6.6%,今年前三季度更是同比增长7.6%。

“如果没有创新,没有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开发区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耀尧表示。在他看来,在过去的两年多里,广州开发区力克阻碍、大胆改革、坚决转型,成就了今天的新貌。

知识产权护航

数据显示,广州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和合同利用外资占广州市的比重超过1/3,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近4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总量占全市的8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的78%。全区拥有企业3800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3400多家,世界500强项目176个,上市企业49家,高新技术企业1632家。

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这些汇聚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带已经成为广州市新地标,科学城则入选了“新羊城八景”,成为很多来广州的外地人的必游之地。而近日中新广州知识城成功上升为中国与新加坡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双方将积极拓展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升级等领域的合作。

“历史上,我们就一直都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现代制造业,一条是高新技术产业。”李耀尧介绍。1998年时,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高新区的加入,为这里注入了创新的基因。

这个基因最终在最近两年来一系列创新政策的催化下,成长为与其他开发区相比无可取代的发展优势。

在国际上,绝大多数的创新高地,都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本地区的创新、创业机构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最近两年,该区也先后出台《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办法》,形成了全链条的政策扶持体系。

在位于广州开发区北部的中新广州知识城里,有几座崭新的建筑引人注目,远远望去,建筑顶部的“中国专利”格外亮眼。那里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京外第一家专利审查协作中心。

除此之外,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也坐落于此,这是全国三大知识产权法院之一。这里还有全国顶级的知识产权智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教授领衔的中策知识产权研究院、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以及知识产权与企业服务资源共享平台汇桔网。

6个合作项目签约,十余名顶级专家论道。2018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合作暨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推进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作为大湾区的“湾顶明珠”,广州开发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正形成与众不同的优势。

“对外开放也好,科技创新也好,如果知识产权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很多优质的资源是不愿意进来的,即便是进来了也很难留得住。”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原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陈永品分析,“我们就是要达成一个共识,在这里做业务,搞创业,就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广州开发区采访时,区知识产权局局长刘石递上自己的名片。与众不同的是,名片上印的名字,使用的是他的笔迹。刘石戏称,这个笔迹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应该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据刘石介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经建立了一套由平台、规划、载体、政策、宣传构成的完整生态。比如在载体方面,在知识产权服务园区(中新广州知识城)里,将建设保护中心大厦、交易中心大厦、知识产权博物馆;在宣传方面,则有珠江论坛、中新知识论坛等。

广州开发区已经构建了集司法、调解、仲裁、行政执法、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立体式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元素最集中的区域。

2016年7月,广州开发区成为了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一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该区在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创新中一个重要的平台。

对于为何成就了这个“唯一”,刘石道出了其中原因,广州开发区并没有沉浸在现代制造业和早年引进的外资所带来的红利当中,一直都将目光聚焦在国际前沿产业和营商环境的建设上,而这些又必须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很早之前广州开发区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政策转变。

“尤其是与广州高新区合并之后,这里开始聚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留学归国的精英,这让政府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刘石介绍说。

以领军人才带动产业链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的“金镶玉”系列政策,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机、高效的政策链,“引智引技引资引商”联动发展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雏形初现。2018年7月,黄埔区、开发区还获批成为全省首个省级营商环境改革实验区。

2017年6月份,广东康云多维视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康云科技)在广州开发区成立,这是一家研发多维视觉成像技术的高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CEO李家康博士介绍,“当时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公司的长远规划,以及这边的经营环境、政策支持。这边的政策尤其对于初创型企业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康云在广州开发区的落户,是这两年来该区依托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的一个案例。在广州东部,从广州国际生物岛到黄埔临港经济区,从广州科学城到中新广州知识城,沿着广东科技创新走廊的关键节点,一条跨国企业、国内翘楚争相落地的产业脉络已经形成。

据广州开发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7年开始,该区开启了招商4.0时代,改变了以往“捡到篮子就是菜”的方式,打造了一种集人才、技术、产业、市场、资本于一体的集成式招商,强化以产业引领、龙头带动、环境支撑,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招商策略便是“招商以招人为主”。

2017年,该区项目引进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项目数量创新高,洽谈重大项目超过600个,签约引进102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产出超百亿项目15个。项目质量创新高,乐金8.5代OLED、通用电气(GE)生物科技园、粤芯芯片等重大高端项目动工建设。龙头项目引进创新高,集聚空中互联网、雪松控股等千亿级旗舰型项目,引进广发证券、广发期货和广州农商行总部,实现金融总部零突破。

“主要是瞄准前沿技术、聚焦核心产业,通过吸引领军人才,来带动项目落地。”该负责人说,“招商,其实也是招人。人才来了,项目就来了,产业链也就来了。”

比如,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广州市并不具有产业优势。但是,这两年,这里却形成了一个千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的生命健康产业领军城市。这样的变化,就源于世界500强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生物科技园项目落户,并引入了纳斯达克市值约百亿美元的全球顶级生物医药公司百济神州在这里落户。百济神州联合创始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博士是全球公认的生物医药领军人物。

GE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的项目是其在亚洲建设的首个生物科技园,首期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以数个GE独创的“乐高式”模块化生物制药工厂为核心,建设单克隆抗体类生物药品生产基地,2020年初试生产,年产值预计300亿-500亿元。

在GE项目的引领下,2017年3月,百济神州生物药项目在知识城破土动工,这是一个投资22亿的超级项目,将生产目前全球最尖端、疗效最佳的PD-1抗肿瘤生物药,产值可达200亿元。目前项目已经封顶完工,2019年将进行试生产。

这些顶尖项目落地之后,受到王晓东院士的影响以及项目的产业辐射作用,一大批抗癌新药研发和生产领域的企业和人才开始加速在这里聚拢。冷泉港实验室、绿叶制药、康方生物、诺诚健华、恒瑞等重点项目相继集聚落户,使广州提升至全国生物产业发展第一梯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医药产业格局中产生了影响。

“这种通过以领军人物来带动产业链的招商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情景招商’。行业内的顶级专家在这里聚集,一方面说明这里的营商环境被顶级专家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这里容易吸引资本的关注并产生产业链裂变的效应。”该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

良禽择木而栖。当前,各类人才加速向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集聚。全区引进与培育各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超过366人,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均占据全市半壁江山。

在老开发区里,一座有3个表盘的石钟矗立在一个十字路口,准确无误地指示着3个时区的时间,是开发区面向世界、与世界接轨的象征。(资料图/图)

人才服务企业化

“一个项目能不能落地,还要看你能不能把‘丈母娘’照顾好,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丈母娘招商’。”投促局的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打趣道。

一个优质项目的落地,往往会带来一个团队,而这个团队又经常会携带家庭。如果不能解决这个团队的家庭生活问题,地方政府给的政策再好,也可能会让团队有所顾虑。为了吸引更多优秀项目、优秀人才前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要把人才的丈母娘都照顾好,也就是“上管老、下管小”的策略。

比如,2018年8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成的全国首家高端人才养老公寓开始接受申请。申请成功后,区内高层次人才的父母可拎包入住,解决了这些人才的后顾之忧。

人才养老公寓这个项目由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集团负责,该集团是该区于2017年8月份成立的准公益性国有企业,为的就是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该集团不仅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便利的生活设施,还将服务的范围扩大到了人才家属。

“一个地方的发展,光靠资金、技术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把人给搞过来,人才是最核心的资源。”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品告诉笔者,他曾经担任区政策研究室主任,对开发区的区情了如指掌。

除了人才养老公寓之外,广州开发区的人才政策还包括解决人才父母的医疗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等。这种“上管老下管小”的人才服务品牌属于全国首创,支持力度也是全国之最,一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正在形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其他地区,也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机构,但是像开发区这样将人才服务企业化运作、成立人才工作集团的,却没有先例可循。

陈永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做一个“人才局”,依然是行政机关,效率低、不灵活,人员编制也不可能太多,这已经很难适应开发区今天高速的发展状况了,有时政府制定的政策,在具体落实时,也会走了样。

“人才工作集团就不一样了,它将人才服务进行企业化运作,打通服务人才的最后一公里,为人才提供全链条、一篮子服务。”陈永品说,“我们还可以做人才金融,为创业团队解决融资问题;做人才服务评估,为一些企业服务等。”

据了解,人才集团根据人才宜居宜业的现实需要,分拆为人才引进、人才发展创业、人才投资、人才教育、人才公寓五大工作板块,并在集团下陆续成立相应子公司。

事实上,不少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在后面的发展都会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开发区、高新区多是位于距离主城区相对较远的地方,并且以产业园为主,缺乏生活配套,通勤成本高,一些人才不愿意前往。

广州开发区“以人为本”,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破解了这些难题。“到黄埔去”,这句曾经在战争年代激励着一代有志青年的口号,如今在创业时代又赋予了新的意义。

从产城融合到创新城区

历史上,紧靠黄埔港的这片区域,曾经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片区域的多处景点在历朝历代评选的“羊城八景”里都会位列其中。

比如,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一到十三,位于该区的南海神庙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民众到庙会里祈福、求平安,这里也一直是广州市最具代表性的岭南文化元素。再比如,“萝岗香雪”的美景也曾多次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当代文豪郭沫若所写的“岭南无雪何称雪,雪本无香也说香,十里梅花浑似雪,萝岗香雪映朝阳”,就是指这里。

不过,后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毗邻黄埔港的横滘河畔建立之后,这里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企业林立、规划完整的经济功能区。在不少广州市民的记忆中,黄埔东部的这片区域也因为广州开发区的经济迅猛发展而闻名遐迩。

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尤其是2015年新的黄埔区成立之后,这里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经济功能区了,一座集生活、娱乐、产业、教育、医疗为一体的新城已经建成。图书馆、体育馆、医院、商场等生活设施的建立,南北贯通、山海相连的大交通路网格局的落成,使得这里成为了不少市民购房、置业的首选之地。

比如,有“南方鸟巢”之称的宝能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就位于该区,是继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上海世博会演艺中心之后,全国第三个符合美国NBA篮球比赛标准,并能承担多种集体育、演艺活动的大型综合场馆。

2017年11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了城市生态控制线图则划定专项规划(2016—2020),为未来几年的城区建设奠定生态格局。广州城市生态结构是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黄埔区正好位于这个自然格局的“中腰”,是从山到水的过渡地带,具有依山、沿江的城市风貌特征。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其实还是一座新城,但却具有得天独厚的完整生态结构,我们的城市规划也将生态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力争建设一座‘有山有水有风光,生产生活有生态’的广州东部新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蔡伟斌向笔者描述。

此外,从珠江新城开始,沿着珠江顺流而下12公里,就来到了鱼珠。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被建成与珠江新城齐名的广州第二CBD,并承载起千年黄埔古港复兴、支撑“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使命。

得益于产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2016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获批成为首批全国产城融合示范区。不过,在李耀尧看来,产城融合只是该区的第三个阶段,广州开发区还将会由产城融合向“创新城区”跃升,成为真正的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对于开发区来说,从本世纪初以来,他的发展动力就是科技创新。现在我们进入了后开发区时代,这里已经聚集了大量的高端产业,你就要有足够高端和吸引力的城市品质、规划才能匹配这些产业,才能让产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像美国的硅谷一样,甚至是超越硅谷。创新城区将成为新时代开发区发展的新坐标。”李耀尧解释。

广州开发区34年的成长史,一直是广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发展的一个窗口,更是观照中国整个经济对外开放体系的一个重要切口。早些年,它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探索了吸引外资、发展工业的道路;此后,开发区逐渐扩大,从单一经济功能区向产城融合转变,对周边区域形成了辐射带动作用;在今天,新时代又赋予了开发区新的使命,让她成为改革的实验地带、开放的前沿地带、创新的引力地带。广州开发区从来没有停止自己的创新步伐。

“我们以前是跟跑,后来是并跑,现在的目标是领跑,我们的使命远远没有完成。”李耀尧感叹。

大湾区的“湾顶明珠”

2018年5月23日,来自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官员,向到访的40名香港科技人才进行政策答疑。在这场座谈会上,来内地创业的香港人士普遍关心的是居留期限、职称评审、子女教育、投融资环境等。

面对港籍人士的这些疑虑,黄埔区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小华介绍了广州的人才政策。他表示,只要符合广州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条件要求的港澳居民,就可以申领“广州人才绿卡”。该卡可解决居留期限、职称评审、子女教育的问题,还可享受在广州开设银行账户、与广州户籍居民一样的购房条件等,并且广州人才绿卡的审批权已经下放到了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更是自信地直言:“广州开发区是企业和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区。如果大家在这里创业赚不到钱,你过来找我。”这句话引起了会场的一片掌声。

当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调研时,也盛赞这里的营商环境。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首要目标,这对于这个地区的产业基础、投融资环境、人才储备等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转型后的广州开发区凭借着完整的产业链、一流的营商环境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迅速从众多地区脱颖而出,获得了“湾顶明珠”的称号。

在对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该区拟建设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通过建设大湾区未来产业孵化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中心,为港澳青年提供创新创业综合服务;推动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创新中心、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两大创新中心建设,打通与港澳高校的合作平台通道。

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大湾区的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大湾区在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合作。同时,还要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更好地发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等机构的作用。作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这方面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广州开发区是内地与香港对接最早的一个地区了,建区以来,开发区引进的外资中,有一半来自香港。并且从1990年代就开始提出要打造仿真国际投资环境,这也是在模仿香港。”广州开发区政研室副主任彭宇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据彭宇介绍,历史上,黄埔区与香港一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香港未开埠之前,黄埔是华南地区的航运中心,此后逐渐地向香港转移,一大批黄埔商人也移居到了香港。

在历史上,香港与黄埔天然地有着共识。而在文化上,作为曾经的重要港口,多种文化、宗教在这里汇集,这也为广州开发区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中心提供了基础。同时,在地理位置上,作为珠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广州开发区在连接广州、香港、深圳、东莞、佛山等地有着自己的便利。以广州开发区为中心,一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

“我们有中新广州知识城、有广州科学城、有广州国际生物岛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还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创新将会成为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一块招牌,而我们也将会成为大湾区的一个创新源泉。”李耀尧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看来,广州开发区与生俱来的改革开放创新精神,将使其在大湾区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网络编辑:zero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