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和艾滋病戒毒人员亲密接触,让五千HIV感染者走向新生

有这么一个职业群体,他们每天都要和艾滋病戒毒人员零距离接触,随时可能面临职业暴露风险。在他们承受着巨大工作和心理压力的同时,家人也无时无刻不担着心。有的干警为了杜绝风险,洗发水、沐浴露、牙膏、毛巾、被子、枕头等用品都与家人分开用。

有这么一个职业群体,他们每天都要和艾滋病戒毒人员零距离接触,随时可能面临职业暴露风险。在他们承受着巨大工作和心理压力的同时,家人也无时无刻不担着心。有的干警为了杜绝风险,洗发水、沐浴露、牙膏、毛巾、被子、枕头等用品都与家人分开用。

他们就是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区民警。

戒毒干警因为长期与艾滋病病人零距离接触,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大。与家人分开用洗漱用品,无论是从医学角度,还是从心理角度,都是希望完全杜绝感染风险。

“既然存在这个职业,那就要有人去做。履行肩头的责任,忘却危险和恐惧。”这是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艾滋病专管区一名坚守了10年的干警的肺腑之言。今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让我们来聆听一下这群用自己臂膀撑起一道社会安全防线的民警们的故事。

1_副本.jpg

何喜昌 44岁,党员,参加戒毒工作22年

对于警察职业的爱与热诚,让他战胜了对于艾滋病的担心和害怕,对于戒毒人员的成功开导,则是支撑他努力做好专管区工作的最大动力。

“我印象最深的戒毒人员是林某,他刚一转入专管区就立即明白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万念俱灰,抗拒戒治。我多次找他做思想教育与开导,给他讲艾滋病治疗方法、讲做人的道理,讲人生的意义。终于,他成功戒掉毒品。作为一名干警,能够成功转化学员,我十分难忘且自豪。”与记者聊到这个案例时,何喜昌的眼睛散发着喜悦的光芒。

刘学传 48岁,党员,参加戒毒工作24年

作为专管区的“老人”之一,当记者问他是否害怕职业暴露时,刘学传笑道:“怕,哪有不怕的。但既然社会有这样的职业,那就要有人去做,党和人民把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的工作安排到这里,那我们就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忘却危险和恐惧。”

闫化,39岁,党员,参加戒毒工作17年

提到这十年的专管区经历,闫化最深刻的记忆是家人态度的转变。当初知道他要来,闫化的妻子非常不赞成,大吵小吵持续了很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妻子才逐渐接受这份工作。 直到如今,闫化的洗发水、沐浴露、牙膏、毛巾、被子、枕头等用品,都是与家人分开的。“家人的压力有多大我是知道的,非常感谢他们这么多年一直支持我,与我一起坚守。”提到妻子时,这位高大的北方汉子露出温柔的笑容。

付志邓,44岁,参加戒毒工作22年

在专管区工作这么多年,在谈到他的感受和感想时,付志邓仍忍不住感慨:这里的工作辛苦又危险,心理压力太大了。“来到专管区初期,我总是梦到被戒毒人员追着咬,然后满头冷汗地醒来。”付志邓说,“所以到现在,我依然瞒着家人,没有告诉他们这里需要零距离接触艾滋病戒毒人员的工作性质,我不希望他们与我一样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高志军,40岁,党员,参加戒毒工作15年

高志军多年来摸索出来的经验是,只有对戒毒人员“掏心窝”,他们才会向民警真正敞开心扉。2013年那个夜晚,戒毒人员林某主动申请与高志军谈话,未开口,已经泣不成声。他们家俩兄弟都吸毒,因为共用针头,弟弟将艾滋病传染给他,他传染给了妻子,后来林某的父母亲也均被传染,这样残酷扭曲的事实让他无法接受,几近崩溃。在这之后 ,高志军在生活上、学习上、治疗上给予林某更多的关心与帮助,让他走出阴影努力改造。终于,林某被评为“三好学员”。

于光明,45岁, 党员,参加戒毒工作23年

“我是主动申请到专管区。”于光明说,“这么多年了,一批批戒毒人员被我们教育、感化、挽救,早早解戒,这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

提到担忧的事时,于光明对记者说道:“还是家人吧。他们很担心会发生职业暴露,而且我的工作时间长,夜班很多,有时候很难真正陪伴着家人。说到期望,我很希望单位能够更加关注基层民警的身心健康。”

 

王涛,43岁,党员,参加戒毒工作19年

尽职尽责,用心帮助与关心艾滋病戒毒人员,这是大家对王涛的印象。2010年5月,正待确诊的疑似狂躁症艾滋病学员阿旺突然攻击另一名学员,关键时刻,王涛立马上前,与互助学员一起夺下阿旺手中螺丝钉,手臂上却划出一道渗血划痕。所幸,经医院筛查,6个月后,医生告诉王涛,没有发生职业暴露。

这么多年,经历过苦、累和危险,王涛依然觉得自己有所收获。他认为,专管区是一个锻炼人的熔炉,看着戒毒人员求生的眼神,能让民警们重新认识生命。

焦广洋,39岁, 党员,参加戒毒工作时间15年

“我们每天都害怕职业暴露,这里是戒毒场所中风险最高的单位,咱们这些能坚守下来的兄弟真的极其不易。”

凡事认真去做,用心去做,这是焦广洋的座右铭。具体到专管区的工作,那更是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而在工作之中,焦广洋也真的做到了这点。

易国华,48岁 ,党员,参加戒毒工作时间27年

“在专管区工作10年,有苦有累,最大的收获是工作信念,看到了专管区的干警是能吃苦,能干事,干成事的一个团结奋斗的群体,在这个群体里工作我感到自豪。”易国华特别不愿意看到外人对专管区干警有误解,不理解,甚至有歧视的眼神看专管区的干警,他爱着他的同伴,也爱着这个奋斗了十年的地方。

古华,42,党员,参加戒毒工作18年

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学专业的古华是专管区中的“高材生”,很多朋友都劝他,可以找一个更安稳的工作,但是对于戒毒工作的热爱和专管区工作的强烈使命感,使他一直坚守在专管区的基层工作中。“工作艰辛,执法风险大,工作环境高危,HIV戒毒人员教育转化工作需要民警付出大量的心血,努力,确实不容易。”古华说,“所以,我们都会给他们以充分尊重,平等对待,用心关爱,同时严格管理,关注心理变化及异常情况,你们看,现在我们的专管区是越变越好啦!”

【十年】

他们的10年,让5000多名HIV感染人员走向新生

浮云一瞬,流水十年。从2009年建立艾滋病戒毒人员监管专区开始,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第四分所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上述十位民警均是在艾滋病戒毒监管专区坚守了10年的“老人”。十年间,先后有171名警察和医务人员在南丰所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区服务,用辛劳和无畏集体见证了累计5000多名HIV感染人员在专管区短暂停留然后重新走回社会、走向新生,监管专区最高峰时收治了781多人。

多位到专管区视察调研的领导都说,专管区的同志无论是从工作的艰险程度还是从工作的完成质量来看,都应该给予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荣誉。但是用专管区警察和医务人员自己的话说,他们与奋战在戒毒工作战线上的其他同事一样,从事的都是平凡细微的工作,履行的都是应尽应当的职责。

历经艰难困苦,却只道是寻常。

正是专管区警察和医务人员的这种精神信念,使他们中涌现出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王涛,司法部“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获得者黄达辉,“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奕青,“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应健等一大批先进人物,专管区也先后荣获大运安保工作集体二等功、广东省禁毒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来源:南方都市报)

 

网络编辑:周凡妮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