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茅台的人

普通人大概想不到,对于那些不做酒生意、处于消费链顶端的人来说,囤茅台的最初理由,是因为它“相对便宜”。

责任编辑:顾策

2018年9月2日,上海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货架上展示销售的茅台酒系列产品。(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2月6日《南方周末》)

普通人大概想不到,对于那些不做酒生意、处于消费链顶端的人来说,囤茅台的最初理由,是因为它“相对便宜”。

这个圈子里的大部分囤酒者都不会“二次出售”。价格的波动对他们来说相当于资产的升值,其中当然不乏一些投资者,但真正拿来自己用的仍属于大多数。

“瓶子往台子上一摆,人家就觉得没问题。不管懂不懂,都认得是茅台。”

“相对便宜”

一直以来,围绕着“国酒”茅台,有着一个大多数人看不见的隐秘江湖。

生活在上海的李晓就是混迹其中的一员。他大概从6年前开始买茅台,每年要花50万到100万。当时他还算是囤茅台的大户,可现在,有朋友一年竟花5000万买茅台,他比不了。

他没有专门的酒窖,喜欢在办公室藏酒。因为经常去全国各地谈生意,他就在位于各地的私人办公室里都藏一些,洋酒、红酒、白酒都有,茅台不算最多的,却是他现在最喜欢喝的。

李晓算是囤茅台的人里一个典型画像,中年,事业有成,喜好喝酒,又交际广泛。他现在几乎每天都喝,甚至影响到他的爱人。每天吃饭,他喝两斤装的,他爱人喝小瓶的(500ML飞天茅台),一天六小杯,差不多一两酒。

1990年代在上海刚工作时,他就喜欢喝酒,酒局从那时起就没断过。那时虽然也喝茅台,但和现在不一样,他那时没有钱,住的房子也小,晚上宁愿躲在桑拿房里也不回去。每天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改变生活。

后来他下海做生意,炒股票、炒期货,到处投资,钱赚多了,喝酒也越来越挑剔,出门吃饭,只喝自己带的。讲究也多了,品牌、年份、种类,都有要求。

李晓刚开始喝啤酒,后来喝洋酒,麦卡伦30年、20年(一款苏格兰威士忌),喝到后来发现不好买,自己消耗又大,就改喝路易十三。

洋酒杯子大,喝的过程总要兑点东西,喝多了就觉得肚子胀。他那时候已经算事业有成,有了喝好酒的习惯,不再只求一醉。于是从2009年前后开始喝红酒。

在中国,红酒的门道远胜于其他酒类,由于种类繁多,价格贵且鉴别门槛高,高档红酒的价格直到今天也不透明。而在当时,因为走私渠道不多,一瓶柏图斯(ChateauPetrus)有时候要卖七八万元。

他在那段时间了解到红酒的“套路”,也渐渐入了“酒圈”。按他的说法,红酒价格在香港是透明的,到了内地价格就不透明。“一瓶拉菲本来卖两千,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