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驼铃】我在三个国家过中秋

2009 年喀土穆、 2011 年塔什干、2014 年杜尚别,这是赵胜秋在海外项目上过的第三个中秋节,三次有着三种不同的经历和体验。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中央公园柱廊(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2009年喀土穆、2011年塔什干、2014年杜尚别,这是赵胜秋在海外项目上过的第三个中秋节,三次有着三种不同的经历和体验。

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简单的一天,它意味着团圆、和谐和美满。对于身在海外,几乎每年中秋都在岗位上度过的赵胜秋而言,中秋又有着不同的意义。

2009年喀土穆、2011年塔什干、2014年杜尚别,这是赵胜秋在海外项目上过的第三个中秋节,三次有着三种不同的经历和体验。

在喀土穆的中秋节,可以说是初到海外工作的兴奋和期待,因此跟同事们在热闹和欢快的烧烤聚餐中度过。喀土穆是苏丹共和国的首都,区有100万常住人口。来自乌干达的白尼罗河与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在此交汇,向北奔向埃及流入地中海。

在塔什干的中秋节,工作就已经开始变得繁忙,过节也是在繁忙工作中难得的放松机会,跟同事在外出游玩和激烈的CS游戏中度过。塔什干市是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业枢纽之一。

在杜尚别的中秋节,更有节点意义,那时正在紧张有序筹备项目开工典礼,在习主席为项目奠基揭幕的热切期盼中度过。杜尚别是塔吉克斯坦的首都,当地时间2014年9月13日下午,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吉克斯坦境内段开工仪式在杜尚别举行。

在中国,明月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负载着悠久的神话传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游子的心中,月是父母,是兄弟,是儿女,是爱人,是千山万水无法阻隔的浓浓亲情。三次在不同国家度过中秋节,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安排,不同的心情和感受,但同样值得珍惜和回味,赵胜秋期待下次有所不同。

(作者:张永财 贾玉成)

网络编辑:邵小乔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