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驼铃】哈国“小鲜肉”热衷学汉语

在哈萨克斯坦你会听到带京味儿的普通话——“您再往这边来一点儿,好嘞可以了!”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在哈萨克斯坦你会听到带京味儿的普通话——“您再往这边来一点儿,好嘞可以了!”

学汉语一直让很多外国人“闻风丧胆”,但在哈萨克斯坦你会听到带京味儿的普通话——“您再往这边来一点儿,好嘞可以了!”

一番了解,原来这是哈萨克斯坦学习汉语专业,后来还中国留过学的学生,毕业后归国,如今已经是中哈天然气管道项目一名员工了。如果再仔细找找会发现,在中哈的各个项目里,这样说着流利汉语的哈国“小鲜肉”还有很多。

近年来,中哈原油管道、中哈天然气管道、中哈天然气管道南线等项目及合作企业,在管道建设、后勤供应、报关清关、企业管理等各方面都涌现了一大批新就业人员,他们中有相当部分年青人具有汉语基础,有的在当地大学汉语专业学习,有的还公费或自费派往中国的高等院校学习专业技术,毕业后归国就业。

仅中哈天然气管道项目,目前在项目建设、管道运行、经营管理、支持服务等各方面具备汉语沟通能力的工作人员就达近百人,占合资公司员工总数近三分之一,这些学习汉语的学生在入职后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身语言优势,协调各方面关系,提高工作效率,表现十分优秀。他们在协调中哈方工作配合、组织中哈方承包商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中哈两国友好关系的日益加深,中哈合资企业和合作项目日益增多和运作发展,特别是近五年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深入合作,吸收了大量具有在中国留学经历的当地人才回国就业。

五年来,中哈天然气管道和中哈天然气管道南线两项目有力地带动哈国一大批管道建设企业和下游支持服务行业发展,同时,吸引了大量当地大学生就业,改善了沿线地区的就业环境,赢得了政府就业管理部门和部分民间组织的一致好评。

事实上,中亚海外项目如今已经超越了政治经济层面的意义,它还在不断演化为一个文化交流平台,一个传递爱和友谊的平台。相信在未来,中亚项目还能继续福泽广大群众,促进双边文化交流,为国家友谊增砖添瓦。

网络编辑:柯珂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