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驼铃】站在大气包上的国家亲见“井喷”

尽管我此前经常使用“井喷”这个词,但并没有真正理解“井喷”的原始含义。

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里,一处混合了天然气和水的气井被雷击引燃,大火经年不灭,形成“地狱之门”奇观。(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尽管我此前经常使用“井喷”这个词,但并没有真正理解“井喷”的原始含义。直到在土库曼斯坦见到的壮丽、孤独的“井喷”。

2017年7月,我第一次深入被称为亚洲的腹地的中亚地区,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中亚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也不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国界边上绵延不断的雪山,而是在土库曼斯坦沙漠里见到的壮丽、孤独的“井喷”。

7月14日傍晚,在靠近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土库曼纳巴德,我们开车专程去参观正在“井喷”的天然气井。

远远地,在越来越淡的夕照和越来越浓的暮色下,在空旷的卡拉库沙漠里,我看到熊熊大火从一个用土石堆高围起来的深坑里,正在不断地冒出来,炽热地、旁若无人地燃烧着。在无边的旷野中,我在那一刻既感到温暖,也感到震撼。

渐近时感觉到周围温度在升高,脸部开始明显发热,等我们站到这口天然气井边上时,炽热的火焰试图逼着我们倒退到远一点的地方。

那么燃烧的天然气从哪里来呢?是从这口井地下井喷出来的吗?实际上不是,而是来自5公里之外的的Pir-5天然气井。它在钻探开发过程中了意外地发生了井喷。

所谓“井喷”是一个油气勘探行业的专业术语,指的是一种地层中流体喷出地面或流入井内其他地层的现象,大多发生在开采石油天然气的现场。井喷很常见,但天然气喷出后如遇火星,会发生燃烧,因此非常危险。

尽管我此前经常使用“井喷”这个词,但并没有真正理解“井喷”的原始含义,井喷的强度竟然如此坚不可摧。

那口5公里之外、土库曼斯坦自己打的P5井,在井喷之后地下的天然气把上面500-900米的松软地层给冲垮了,大量的天然气无处可喷,顺着这一地层开始四处乱窜,窜到我们所在的这口井时,由于这口井的外表没有封固好,从这里喷薄而出,直到2009年4月8日遇到雷电被点燃。

从那时起至今,大火一直熊熊燃烧,已经没日没夜、风雨无阻地烧了8年多,中间几乎停歇。唯一的一次间断发生在2017年7月初,一场意外的狂风将大火刮灭,但是出于安全考虑,专业人员很快又将它点着了。

那么,在过去的8年多时间里,一共烧了多少天然气呢?我们不妨粗略做个估算,每天大约燃烧50万立方米,一年下来就要燃烧1.5亿立方米,8年下来就是12亿立方米。

你会不会觉得很浪费?这么想,说明你“小气”了,土库曼斯坦实在是很“有气”、很“大气”。

这口井所在的阿姆达利亚盆地东南部、卡拉库姆沙漠腹地,属于奥斯曼构造,是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供应的心脏所在。单是这一地质构造,其天然气储量就达7万亿立方米。放眼整个土库曼斯坦,其天然气资源更丰富。天然气远景储量为2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中亚第一,约占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因此土库曼斯坦被称为站在大气包上的国家。

虽然土库曼斯坦很“有气”,但是有必要这么任性,浪费这么多天然气吗?从技术上来看,可以减少浪费,通过在周围打斜井,用水泥将下面不安分的气源给封住,但是这么做的成本很高,打浅井大约500万美元,打深井则要花费1000-1500万美元。

由于这口井暂无地质资料,打斜井的成本和风险比较高,在反复论证之后,所以中石油最后采取了其他的替代方案:在周围5-10公里的范围内,打了5口生产井,由此来降低发生井喷的P5井地下的压力,间接稀释被燃烧浪费掉的天然气。

现在这口井的天然气日燃烧量已经降到了20万立方米,火焰日渐变小,预计随着周围的5口生产井再开采两年,届时这场大火可能会渐渐自然熄灭。

尽管如此,这口燃烧井依然很危险。在2017年7月初发生第一次灭火之后,中石油对这口井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围栏将它围起来了,并设置了危险提醒标志,每天有人巡检,以防发生安全事故。

网络编辑:柯珂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