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1984年的中国——爱立信中国第一名员工的故事

毕尔克(Per-Olof Björk)上台演讲前,把手机交给了太太。她用手机给他拍照。

这个70岁出头的瑞典人,头发灰白,个子不高,身形偏瘦,戴着金属框黑色眼镜。尽管有7小时的时差,仍是一副很精神的样子。

责任编辑:顾策

毕尔克(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毕尔克(Per-Olof Björk)上台演讲前,把手机交给了太太。她用手机给他拍照。

这个70岁出头的瑞典人,头发灰白,个子不高,身形偏瘦,戴着金属框黑色眼镜。尽管有7小时的时差,仍是一副很精神的样子。

三十多年前,他在中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北京二里沟、武汉机场、多个中国宾馆进行商务谈判时,都留下了不少影像。2018年,这些照片放进了毕尔克与人合著的《爱立信和中国关系源远流长》一书中。

过去40年里,中国电信行业从改革开放初的214万电话用户,发展为2018年的7.88亿手机网民;差不多同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电信行业七巨头“Big Seven”(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北电、摩托罗拉、朗讯),只剩下了爱立信和诺基亚。

成立于1876年的爱立信,有据可考的中国业务始于1892年,是唯一一家从1G到5G时代持续在中国开展电信业务的公司,参与并见证了中国通信业的发展历程。

毕尔克是爱立信中国的第一名员工,他在1984年独自前往中国,重启爱立信在中国的业务,负责组建和管理爱立信中国的团队,此后一直担任爱立信中国市场相关的职务,2012年从爱立信中国和东北亚地区副总裁职位退休后,还一直担任爱立信的高级顾问。

霍夫曼(W.John Hoffmann)在1990年代因为一项中国业务与毕尔克相识。他在毕尔克的领英页面上评价说,“毕尔克是少数真正知道如何在瑞典/欧洲和中国/亚太地区成功地工作和生活的人。他是一个很有洞察力的问题解决者和优秀的沟通者,特别是在政府和产业关系方面。”

毕尔克(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排队12小时打长途

1984年10月初,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毕尔克受邀和一位负责亚非拉市场的上司一起吃自助餐。毕尔克1975年加入爱立信,最开始是在中东地区,接着被派驻印尼三年,此时刚刚调回总部不太久。

当时爱立信正打算在菲律宾、越南、台湾、香港市场拓展商机,这几个地方都在中国附近,这位上司询问毕尔克是否愿意去试试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够大,也够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