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治理:一切未抵终点

2018年的最后一天,大理官方宣布1806户生态搬迁全部完成。一条长40公里、接近全程马拉松赛程的生态廊道将贯穿洱海沿岸。

最新的检测数据表明,自2015年以来洱海首次实现全年7个月II类水质,但在湖泊水环境治理专家王欣泽眼里,“洱海水质总体稳定向好的拐点还没出现”。

这一场洱海治理的马拉松远未抵达终点。

责任编辑:李楠 冯飞

洱海边的归心客栈,老板和员工们正在收拾物品。(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月3日《南方周末》)

随着湖泊治理行动的推进,一栋栋被称为“海景房”的建筑接连倒下。祝强前后投资800万的归心客栈临湖而建,经营证件齐全的他,还在熬着最后的时间。

归心客栈的老板祝强在客栈二楼的平台上,等朋友来收走还能用的物品。(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2018年5月底,《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发布,官方要求搬迁距洱海湖区界线15米绿线内所有建筑。没有写明截止时限的文件,一度让当地村民和投资者误信自己的房子可以多存留一些时间。搬迁提速部分源于2018年10月下旬中央环保督察的一份通告。紧接着的11月,云南省委书记和省长先后抵达大理,大理州委州政府举行的誓师大会提出“年底100%完成搬迁任务”的目标。

2019年1月1日,洱海边的马九邑边上的客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