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像孩子和家长间的一座桥”

相比悠长的夏日,冬天的走访,总能让我印象更深刻。

责任编辑:吴筱羽 张笛扬

王秀娟和学生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2月7日《南方周末》)

相比悠长的夏日,冬天的走访,总能让我印象更深刻。

暑假时,外出打工的家长常将孩子接到城里,而到了寒假,大人们都会回来过年,家访工作量也随之上升。

在刚过去的2018年里,河北承德磴上镇的乡村教师王秀娟忙着四处家访。

国家扶贫验收工作在小镇展开,验收组可能随时抽查家长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于是,王秀娟受命赶至学生家中,带着宣传册,反复向家长们介绍教育上的“两免一补”等政策。

更多的时候,王秀娟的家访在寒暑假进行,任务多为检查和辅导假期作业,以及和家长沟通交流,这是家长们为数不多的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机会,也是王秀娟难得的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机会。尤其是一部分留守儿童,让王秀娟印象深刻。

王秀娟的家访始于2005年。那时,她刚进入磴上镇三十家子初中,成为一名英语老师。之前她在一所“乡中”任教,2005年时七所“乡中”合并为三十家子初中。

任教三十余年,她见证着当地教育的改变:教学地从流水潺潺的河边,转移至摆放着课桌椅的教室;之前上学要步行二三十里路的村里小孩,如今每逢假期都能被校车接送回家。

教育条件虽在逐渐变好,但留守儿童的问题却在磴上镇显得愈发严峻。

三十家子初中可让学生住读,这使很多原先要在家照看孩子的父母选择远行。王秀娟觉得这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