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中国 | 熟的,在胃里;生的,在行李箱里

“熟的,在胃里;生的,在行李箱里。”

昨在火车站发完这条朋友圈后,留言就开始了土特产大比拼:

——“我也带了好多鸡蛋,我还有炖好的牛肉。”

——“我带回来一堆酸菜,都是妈妈切好的,还有酸菜饺子。”

责任编辑:何海宁

胡氏一品锅。南方周末记者汪韬摄

“熟的,在胃里;生的,在行李箱里。”

昨在火车站发完这条朋友圈后,留言就开始了土特产大比拼:

——“我也带了好多鸡蛋,我还有炖好的牛肉。”

——“我带回来一堆酸菜,都是妈妈切好的,还有酸菜饺子。”

到了上海打开行李箱,才发现这场比拼我根本没输——忍痛割爱放下了奶奶家的糯米肉圆和熏鱼,结果那块午饭没烧的土猪肉,还是被妈妈偷塞在缝隙里。缝隙之外,是大姨家的辣肉酱,舅舅家的鸡鸭、鸡鸭蛋,还有表姐送的野茶叶、山核桃和红薯干。

来不及坐下歇会儿,剥笋般拆开一层层塑料袋、保鲜膜,从填满米糠的盒子里捞出安然无恙的生鸡蛋鸭蛋,塞满冰箱,可比从快递员手上接到包裹要兴奋得多。

老家和上海不过三百多里,有了高铁后,算上来回火车站的时间,小半天就可门到门。可背土特产的规模这几年更加强烈,甚至想着“要不要带一个空的行李箱回去”。

好像是成家后,在家做饭多,其实,年纪渐长,尝遍各地甚至各国美食,味觉方才苏醒,开始懂得好食材的珍贵,眷恋年少的滋味。

小时候交通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