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试验”:寻路中国资本市场

“这也是为什么科创板会放在上交所,上交所已经对二板市场、注册制、国际化研究很多年了。”

责任编辑:冯叶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8年2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如一扇“大门”向着东方敞开。(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3月7日《南方周末》)

“这也是为什么科创板会放在上交所,上交所已经对二板市场、注册制、国际化研究很多年了。”

“注册制下,一级市场不会再因IPO的稀缺而产生与二级市场价差的套利空间,这样更多的投资机构将真正回归到价值投资的主线。”

2019年3月2日,证监会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距离科创板首次被提出仅4个月,可谓火速开闸。

注册制、市场化发行、做空、同股同权等等,这些A股寻求多年而不得的改革字眼被“一股脑”装进了科创板的篮子。

有人将科创板比作中国版纳斯达克,纳斯达克交易所是美国发展新经济、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倚仗之一。

以新兴企业、科技产业为主要目标,科创板希望通过引入注册制来打破A股IPO资源稀缺的局面;从以往规定23倍市盈率发行改为市场定价发行,同时加大券商发行、承销制度的市场化操作,避免股市急涨急跌,以此牵引出“慢牛长牛”行情。

上交所研究多年

科创板成功推出之前,中国资本市场实际上已有多次类似的尝试,例如如今已很少被提及的国际板和战略新兴板。

1998年3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经济学家成思危在全国政协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份当年全国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被认为是中国“纳斯达克梦”的起点。

1999年,关于深圳创新与创业板的谋划同时问世,同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公司法做出修改,允许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同时允许拟建新股票交易系统的决议。

但不久后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计划被搁置。直到2009年10月30日,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