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阅读】刘华杰——科学篇

《互助论》曾深深地影响了章太炎、孙中山、蔡元培、李大钊、钱穆等一批大人物,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所面对的中国的现状,决定了他们不得不抛弃他们所同情的思想。
看世界,读中国——名家推荐:2007暑假阅读书目


刘华杰
年 龄 41
现 职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 科学哲学、科学传播学、科学思想史


    科学并不枯燥,许多人不喜欢科学是因为从来没有机会看到有趣的科学作品。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快150年了,人类历史上少有哪种理论比达尔文进化论更容易被误解,更容易被系统地滥用。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华民族深受列强侵略,也经历了此起彼伏的内战和内斗,现实条件令人们深信一个本来就理解有误的《天演论》教条:生存斗争。进化论或者依附于其上的意识形态让被压迫者觉醒,意识到只有斗争才能摆脱压迫,而斗争的成功,也似乎印证了进化论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其实,斗争只是进化的一个侧面,其反面也同样普遍存在,对于维持进化系统的存在也是十分必要的。进化是局部适应,进化不等于进步,进化实际上是没有方向性的。进化论深得人心、广泛传播,无形中适应了资本的扩展和“现代性”的世界步伐,而这些社会“风貌”是可以被质疑的。“斗争哲学”与“和谐社会”的提法也许在具体操作上有许多交集,但是宏观导向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
    我推荐的第一部书是与进化论有关的几乎老掉牙的《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商务印书馆,1963),作者是俄国的克鲁泡特金。克氏的观点并不极端,他明确指出互助只是进化的一个要素。他是地理学家、博物学家,他用大量有说服力的事实反驳了赫胥黎的观念。通常人们认为赫胥黎很懂达尔文的进化论,他宣传的进化论大概没错。其实,赫胥黎传播的进化论并不准确。《互助论》曾深深地影响了章太炎、孙中山、蔡元培、李大钊、钱穆等一批大人物,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所面对的中国的现状,决定了他们不得不抛弃他们所同情的思想。
    与《互助论》相配套,可以读一部英文著作《共生起源的概念》(Concepts of Symbiogenesis),作者哈金娜,现在还没有中译本。它讲述了三位俄国植物学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但很少被人们提起的“共生起源”思想。三位科学家的研究对象不是高等动物,也许这一点部分地决定了他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另一面,看到了进化的另一种机制。
    如果说进化论意识形态的力量最终来源于进化生物学的力量的话,那么进化生物学在达尔文之后、在进化新综合之后,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年轻一代有必要了解“自达尔文以来”(这也是一部书的名字)的科学进展。著名女科学家马古利斯与儿子多里昂·萨根(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儿子)合著的《倾斜的真理:论盖娅、共生和进化》(江西教育,1999)是沿共生思路撰写的优美作品。马古利斯的科学成就和科普水平均高于她的前夫卡尔·萨根。她在俄国同行的基础上创立了“连续内共生理论”(SET),也支持有点“民科”色彩的拉夫洛克的“盖娅假说”。她是出色的科学家,也是有名的另类人物。她在书中甚至指出:“我认为,新达尔文主义的基本原则来源于机械主义的生物学世界观,它们被作为真理信条来讲授,并且要求研究和年轻的教员宣誓效忠。”(中译本,346页)新达尔文主义为何流行?她的解释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与我们主导文明的主要神话是完全一致的”。  
    进化是多种事实、多种理论、多种意识形态观念的杂合物。如今,有许多人仍然在研究进化问题,也有人出于各种想法而不接受进化论甚至反对进化论。拉森的《众神之夏》(江西教育,2001),曾获得1998年普利策奖,值得一读,它会帮助人们在更广阔的语境中理解进化论问题的复杂性。它讲述的是1925年发生在美国田纳西一个小镇的著名事件:猴子审判。与进化论相关,《社会达尔文主义:将进化思想和社会理论联系起来》(狄肯斯著,吉林人民,2005)是一部视野宽广的通俗作品,正文只有137页。对于想了解进化论对社会思潮的影响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很好的入门读物。
    除此之外,我想推荐另外几种科学图书:我国著名科学作家卞毓麟先生的《追星》(上海文化,2007)很不错。此书内容是太阳系的科普,写得非常生动,行文准确并富有人情味。第二种是反映了当代科学史研究水准和教学水准的通俗著作《世界科学技术通史》(麦克莱伦第三和多恩合著,王鸣阳译,上海科技教育,2007)。它是一部优秀的通史教材。王鸣阳先生的译文非常通顺。北京大学等高校已经把它列为重要教学参考读物和考研阅读书目。此书的结尾意味深长:18世纪到20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一直传播着历史通向进步的观念,然而,“按照今天的批判眼光,通过研究科学史和技术史得到的长期观察,似乎更加清楚的是,进步既不是必然现象,也未必能够坚持下去。”(第517页)
    广大数学爱好者,包括“民科”,可能非常喜欢《千年难题:七个悬赏100万美元的数学问题》(德夫林著,上海科技教育,2006)。本书对克莱基金会发起征解的七大数学难题作了介绍:黎曼假设、杨-米尔斯理论和质量缺口假设、P对NP问题、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庞加莱猜想、伯奇和斯温顿-戴尔猜想、霍奇猜想。从2000年5月24日开始,最终时间不限,最先解决这7个问题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得到100万美元的奖金。7个问题是由多位国际知名数学家经过数月推选出来的。全部奖金由哈佛毕业的克莱(Landon Clay)赞助。克莱本人并不是数学家,本科时主修的是英文,他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数学爱好者。克莱赞助数学的理由很简单: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但是得到的资助和支持很少,他提供一大笔钱可以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关注,有助于促进数学的发展和传播。此前的1900年,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曾列出23个著名的数学难题。这23个问题对20世纪的数学发展影响很大,到2000年已经有22个问题被解决。克莱的悬赏接续了100年前的希尔伯特,必将深深影响今后的数学发展。《千年难题》的作者是著名数学传播家“数学小子”德夫林,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教授,是25部书、一张互动光盘和75篇专业数学论文的作者。
    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热爱科学、向科学进军的斗志,但同时也鼓励了一批热情有余、基础不足的“民科”的成长。但愿这本《千年难题》不会有这样的功效!时代变了,现在吸引眼球的东西实在太多,数学问题还会让广大年轻人激动吗?
    最后,我推荐一部可以结合黑泽明的获奖影片《德尔苏·乌扎拉》来阅读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乌苏里山区历险记》(人民文学,2005),作者阿尔谢尼耶夫是苏联民族学家、地理学家、作家,曾任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博物馆馆长。书中生动描写了一位善良而又真正懂得土地、山林的赫哲族老猎人德尔苏,感人的故事和具体的东北自然景物会令读者身临其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