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选课 | 这20个用人方法,曾国藩亲测有效
曾国潘:不仅是教育家,而且是HR
(本文为推广信息)
在晚清的动荡风雨中,不尽然是屈辱与仓皇。关内的风花雪月销磨尽八旗铁骑,仍有四大名臣撑起将倾社稷。有人说李鸿章近神,张之洞近人,左宗棠近妖,曾国藩近圣贤。宋明理学以来,中国文人的崇拜理念开始趋于稳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引下的圣贤标准可谓格外严格。如此,“近圣贤”当真是盛赞。
儒家想来注重个人修养,无论是由外而内的学习,还是内心的自省,主旨都是通过达到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来达到救世的目的。格调定得太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救世之名说来意气,但仿佛只有天赋异禀者可以一试。是以于家国有所成的人大多可敬佩不可学习,他们的智慧、胆识甚至是家族之力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具备。但曾国藩作为“近圣贤”,却是既可佩又可学,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寻常人的圣贤路。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内涵宽泛,如身体康健之基本,又如言行之稳重、襟怀之宽阔、利欲之淡泊,都囊括在列。“不日进,则日退”、“敬以持己,恕以接物”、“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正是因为曾国藩并不是天资聪颖的人,他的每一句论断都有勤能补拙、愚人一得的意味。
《挺经》曾有记,曾国藩夜读书,有贼人欲行窃,见他未睡就暂时躲在一旁;曾国藩背书艰难,半夜过去仍不见熟练,贼人忍不住出来将听到的文章背了一遍,骂他蠢人何以读书,扬长而去。
聪明的人不见得有持之以恒的智慧,愚笨的人也不妨有自律意识帮自己成功。曾国藩的自省和自律构成他人生的基石,是近乎苛刻地早起贪黑读书,是七次会试才中的秀才,是执着于每日一记的慎独,是初入官场未解曲款的不妥协。从这些严格地修身之法,后人依稀可以窥视到曾国藩日后平步青云的原因。
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吏部侍郎……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在曾国藩的诸多作品中,《家书》无疑流传最广。“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这是曾国藩送别弟弟曾国荃时的一句诗,为的就是告诫自己的兄弟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也不要忘记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去读书,修身养性。
1500封家书将曾氏育人之道阐尽,在严明家规下成长出满门英杰。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尽孝悌,除骄逸,重义气,轻财利,不厌倦家常琐事,择良师教导后辈,诸多家训融汇曾国藩磨练自我的经验,为族中子弟指出条条明路。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对读书与做人常常有独到见解,因为自己一路走来并不十分顺畅,尝遍艰辛困苦,是以在观他人之时往往更深刻而通透。犀利认清局势,用人果决大胆,识人慧眼无疑是曾国藩得以在修身齐家后得以治国平天下的辅助。
1852年,正是太平天国如火如荼的盛年,尽管清政府调动大量精兵去镇压此次运动,却依然屡战屡败。清政府不得不鼓励团练,想要借以地方力量压制太平军。
面对这样的情况,曾国藩发挥自己识人用人的智慧去建立军队。他认为,“成大事者,以识为主”。利用势在湖南家乡的优势,曾国藩依靠亲戚、好友等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其中,备受重用的是当时一名小小的武官塔齐布。当时,副将清德嫉妒塔齐布,多次撺掇上级在朝堂上对他加以侮辱。
曾国藩不但没有放弃征用塔齐布,并且看清个中缘由,洞察出清德的心思。他上表弹劾清德,同时举荐塔齐布。奏章写道:“塔齐布可堪大用,如果作战不利,我甘与他同罪。”
在曾国藩的慧眼识英雄之下,清政府将塔齐布提升为副将,兼领练军。而善妒的清德,最终被罢免。
后来,曾国藩带领湘军镇压了太平军的势力,还歼灭了长江以北的反清势力。
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提及到自己用兵打仗的智慧,认为“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而一个人的才华可以分为才、学、识三种。“才”指才干,办事的能力;“学”指学识、资历;“识”指思考和见解。其中以“识”为最上,“才”“学”虽紧要,仍居于次。
一个人的见识究竟如何,又要如何判断呢?曾国藩有两句话:
“凡人高下,视其志趣。”
“绝大学问皆在家庭日用之间。”
这是在告诉我们识英雄于微末之中,志向与趣味决定一个人的眼界,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则可以折射出人的内心,更接近于人的本来面目,也准确地反映人的心性、素养和教育。
在当今的中国学者中,研究曾国藩的第一人应该是他的湖南老乡——唐浩明。唐先生今年已经71岁了,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他先后出版了30卷、总计长达1500万字的《曾国藩全集》。流传至今的有关曾国藩的文字,大多是由唐先生整理的。“我跟曾国藩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唐浩明说此话并不假。
1946年,唐浩明出生于湖南,父亲是蒋介石的机要秘书,母亲也曾任国民党党部委员。3岁时父母随国民党撤退去台湾,唐浩明被一位理发匠收养,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遇上文革。
“人生中最艰难的那些日子,我都是看书度过的。曾国藩给了我很大的力量。” 40岁那年,唐浩明立志写一部以曾国藩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还原一个鲜活、完整的曾国藩。1990年,小说《曾国藩》出版后,获得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进入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唐浩明认为:“是曾国藩提升了我。”
美国《北美日报》评论道:“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人思想突破了一大禁区,其重要性完全可以和中国发射一枚卫星相比拟。”
现在,年过70岁的唐浩明先生接受吴晓波频道邀请,专门录制了视频节目——《曾国藩识人用人20讲》,这也是他首次线上开课。课程揭示了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真正的内涵是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人才,以及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湘军就是一个民营公司,而这个公司获得成功的奥秘,正是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如此看来,曾国藩算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出色的HR。”
唐浩明总结出曾国藩的12个识人用人方法,涵盖识人、用人、育人三大模块,结合8个实际场景,给你展示权威的、完整的、系统化的曾国藩领导智慧。
这是一门曾国藩识人用人课,实际上也是一门修身的课程。曾国藩从哪些方面来识人,你就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宽以求之,慎以用之”。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唐浩明先生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本人物,他继承了人类的优秀文明,这些东西几千年后都不会变。”曾国藩一生喜爱书信,因此留下了很多文字。在这些书信往来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在与他的同僚、部下讨论哪些人可用,哪些人该怎么用,所以曾国藩在识人用人上是第一等的人才。
讲师介绍
唐浩明
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
小说《曾国藩》在国内获得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进入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美国《北美日报》评论:“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人思想突破了一大禁区,其重要性完全可以和中国发射一枚卫星相比拟。”
课程内容
适合人群
给每一个HR,学会慧眼识英雄
给每一个员工,学会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得力助手
给每一个管理者和创业者,学会如何做好自己的事业
给每一个人,学会如何成为一个人才
从一介书生到国之大将,曾国藩遇到困难重重。而这个过程,正是实现了《礼记》中所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遇到的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也都会遇到,只不过是形式不同,表现的方式不同。
唐浩明在采访的最后说到,“你做的事情越大,你遇到的困难越多。最后的成功一定属于那种屡败屡战,坚韧顽强的人。”
▼
点击下方图片
或前往【南周严选】频道
即可购买
如有任何疑问,请添加微信号“南周书院小助手”(ID:shuyuan289)为好友,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网络编辑:邵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