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广州就是全国”——李海鹰作品音乐会的故事

李海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流行音乐黄金时期的代表作曲家,亲历了从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流行乐坛从崛起,到巅峰,到式微的30年过程

责任编辑:袁蕾 朱又可 实习生 孔任远


7月7日晚,广州新白云体育馆,李海鹰交响音乐会现场,一名T恤仔裤的大学生一进场,就不安起来:“我是不是穿得太随便了?”另外一些观众也在担心自己是不是太正式了。

李海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流行音乐黄金时期的代表作曲家,亲历了从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流行乐坛从崛起,到巅峰,到式微的30年过程。

音乐会全称很复杂:“祝福北京——2008李海鹰作品巨星璀璨大型交响音乐会”,但其实它跟“北京”没有太大关系,这是给“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献礼之一,其他的献礼还包括《青春万岁——粤港澳青年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歌会》等。

这好像是两场演出:交响乐奏响、合唱团唱起时,大家肃穆坐立;歌星们出场,年轻人就兴奋地吹口哨。

刘欢排练了三遍,尽管平时唱《弯弯的月亮》,“闭着眼立马就能哼出来。”化妆时,孙俪的表情紧张得都走了样,“化两下动两下”,把化妆师给弄懵了,当管弦乐团奏响《爱如空气》的旋律时,她临上台要了一张纸巾,“感觉要哭”。站在台上,潘长江的双腿哆嗦成两片叶子,他要唱的是二人转《过河》,配乐的是面前“黑压压一片交响乐队”。

陪李海鹰回来的毛宁、陈明、孙楠,以及没来的杨钰莹,都是在广州起家,成为当年风靡全国的巨星的。1996年前后,包括李海鹰在内的大批广州音乐人,集体北上另辟天地。

演出时,李海鹰时而坐下弹奏钢琴,时而起身指挥广州交响乐团及童声与成人两个合唱团。在恢弘的交响乐中,明星逐个登台,演唱了他各个时期创作的当红歌,《弯弯的月亮》(1989)、《我不想说》(1993)、《过河》(1996)、《七子之歌》(1999)、《爱如空气》(2005)……

“我今晚很high!”一进采访间,李海鹰用手把被汗水黏在额头的刘海往后一甩。

港台歌曲不得超过30%
15岁时,李海鹰得到一把秦琴(类似于二胡的乐器),他在楼道里用拨片拨,嘴里哼着胡诌的广东小调。

住楼上的一个上海工程师下楼来,瞧了一会他拨弦,说:“这琴不高级,小提琴才高级。”工程师把秦琴放在他肩上,拿了把木尺递给他,“在琴弦上来回锯,用不着拨。”

一年后,李海鹰作为全校惟一会五线谱和略懂小提琴的人,考入广州粤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