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零门槛”落户第一城

“不问年纪,不问学历,不问房子,不问工作,不问省内,不问省外,只要你真实地表达出要留在这里的意愿,那么就允许你留在这里。”

发自:石家庄

责任编辑:钱昊平

石家庄市公安局户政服务大厅。 (南方周末记者 谭畅/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4月4日《南方周末》)

“不问年纪,不问学历,不问房子,不问工作,不问省内,不问省外,只要你真实地表达出要留在这里的意愿,那么就允许你留在这里。”

2019年3月27日上午,石家庄市开了个通报会,说这次实际上是个宣传上的失误。“大方向是‘零门槛’,但配套东西没出来,公安局就发出去了,现在很被动。”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中国的城市竞争从对资本的竞争开始,后来是对人才的竞争,现在已逐渐到了人口的竞争阶段。

“听说现在谁都能落户,是不是真的?”

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何阳走进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派出所户政大厅,向民警咨询石家庄十几天前出台的“零门槛”落户政策。

户籍在邯郸的何阳,平时在石家庄打零工。得到民警肯定的答复后,他走出户政大厅,决定再花几天时间考虑要不要成为“新石家庄人”。

十天之前,2019年3月18日,随着石家庄市公安局一纸新规的发布,素来低调的石家庄打响了全国“零门槛”落户第一枪。

“市里允许‘零门槛’落户,但是配套政策还没出来,公安局就擅自发布了……提前没通气,你跑那么快,让其他部门怎么办?”3月27日,石家庄市政府大院一间办公室里,公务员张焱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过去这十天,骤然成为“零门槛”落户第一城的石家庄吸引了诸多关注目光和迁移人口,张焱加班加点地研究应对方案:“有好处,也有压力。”

“作为河北省会,石家庄辐射北京以南。邢台、邯郸、沧州、衡水……很多人已经长期住在石家庄,但却不是石家庄户口。现在要给人一个合法身份。”在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梁勇眼中,石家庄抢占“零门槛”落户第一城,也就等于拥有了一张新名片:它可以优化石家庄的口碑,提升石家庄在区域内的感召力。

“来了就是石家庄人”

2019年3月28日下午4点,裹着一身黑色羽绒服的刘莫,匆匆走进石家庄桥西区振头派出所,她想赶在孩子放学之前给外婆办妥落户手续。

刘莫的外婆今年83岁。六七年前,刘莫的母亲退休,带着外婆从河北衡水老家到石家庄,和刘莫一起居住。家里的户口本上,刘莫是户主,母亲能在石家庄落户,但外婆不行。

为了享受石家庄的“老人免费公交”优惠,外婆办了居住证,每隔半年要去一趟派出所给居住证延期。3月19日那天,在收音机里听到新政出台,老人立马到派出所询问如何落户。

2019年3月28日下午4点半,填写好资料后,刘莫从振头派出所户籍协勤王思手中接过了外婆的户口页——83岁的外婆成为新石家庄人。“以后就不用这么麻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