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兼精的奇才:

如果说,在广州解放后,中山大学的传奇人物是陈寅恪教授;那么,在解放前,中大的传奇人物就是黄际遇教授。

责任编辑:刘小磊

黄际遇日记中记录了许多珍贵史料。 (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4月18日《南方周末》)

如果说,在广州解放后,中山大学的传奇人物是陈寅恪教授;那么,在解放前,中大的传奇人物就是黄际遇教授。

1940年的11月11日,中山大学校庆。那天,人们齐集到时在粤北坪石的校本部,看到大门口贴着一幅醒目的对联:

十有一月,旬有一日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师生一见对联,无不交口称誉。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山大学以孙中山先生生辰11月11日为校庆日。上联所谓十有一月,旬有一日,“有”,通“又”。十又一,即十一月;而十日为一旬,旬又一,即十一日。至于下联,典出《中庸》,它阐示孔子要求学生对待人生和事物,既要礼节精微,又要心胸阔大,达到道德和行为的最高境界。

这副对联,写得简练典雅,既贴切地点明校庆的日子,又概括了大学办学的宗旨。让人惊叹的是,它竟是出自数学天文系主任黄际遇教授的手笔。可惜,1945年抗战胜利,临时搬迁到坪石继续办学的中大师生,坐船经由水路返回广州。一路上,大家兴高采烈,意气风发。谁知船过清远,黄教授到船舷解手,一不小心,坠入江中,不幸溺水身亡。

时世变幻,白云苍狗,黄际遇教授的事迹,也渐渐被人遗忘。其实,在解放前,黄际遇教授是学术界名闻遐迩的大学者。如果说,在广州解放后,中山大学的传奇人物是陈寅恪教授;那么,在解放前,中大的传奇人物就是黄际遇教授。这两位大师早就结识,陈先生还送给黄先生一本诗集,作为以后相会的见证。但是,他们两位却再没有在康乐园聚首的机会。

黄教授身后,除了留下《黄任初先生文钞》(国立中山大学出版组,1949)《畴盦数学论文集》(编者注:本书似未及印行)等著作外,还有多达数十卷的日记,经黄际遇教授的孙女黄小安女士整理为《黄际遇教授日记类编》一书,最近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日记全用文言写成,有时简约畅练,有时骈散兼备,其中不少是流丽典雅的骈文。看得出六朝辞赋,西汉文章,他均烂熟于胸,可以顺手拈来,随心驱使。在早年,他参加过孙中山的同盟会,以科学救国为己任。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看到山河破碎,悲愤不已,家国情怀,蕴积于胸。在日记里,他纪录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让我们看到民国初年和抗战时期,学坛中许多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和生活方式。所以,日记虽然是文绉绉的,却又是活生生的,是一部如诗如史的典籍。

数学元老 骈文泰斗

黄际遇是广东省澄海县人,出身望族,诗礼传家,14岁即参加科举考试,成为同试中年龄最小的秀才。

当时,风气渐开,清政府开始派遣一些青年才俊出国,学习科学知识。黄际遇在18岁的时候,被广东官派到日本留学,专攻现代数学,成为日本数学家林鹤一(1873-1935)博士的高足。可以说,他是我国最早专攻西方数学的留学生之一。回国后,他立刻从事数学、物理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组织工作。到1920年,他受当时教育部的委派,到美国考察和进修。两年后,又获得芝加哥大学数学硕士学位。

黄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