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海上营救的三沙模式

在一场场海上应急演练下,以及一次次救援的实战检验中,三沙应急救援体系更加完善,往来于南海的各国渔民和船员获得更好的守护。

责任编辑:姚忆江

“尿道受伤了,尿不出来,肚子涨得很痛,受不了了。”

2019年4月16日上午,海南省三沙市海上搜救分中心的报警电话响了,电话那一头的渔民,嗓音急切地述说着伤情,语带颤音。

意外发生在三沙市永兴岛东偏北方向约95海里海域处,“琼陵渔17666”渔船上,一名渔民捕鱼上网时,下腹部压到钢管,造成下腹部出血不止。

情况危急,三沙市委总值班室及驻岛第一值班主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联系相关搜救单位。12时50分,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接到南海救助局救助信息。13时40分,获得军民航批复后,救助直升机从三亚起飞。16时20分,直升机抵达现场海域,很快发现了目标渔船“琼陵渔17666”。

舷号为B-7341的直升机盘旋在大海上空,螺旋桨卷起的飓风,激起层层浪花。救援队员俯瞰着下方的渔船,进行高空侦察。该渔船船体蓝色,驾驶台白色,周围布满渔网和栏杆,使得救援工作难度系数增高。通过简短的分析,救援队员迅速决定,在船头狭小的空间内实施救助作业。

20分钟后,在绞车手操控下,戴着头盔的救援队员顺绳而下,携带救援套顺利下降到渔船上。在船头,救援队员将受伤渔民绑得结结实实的,在呼啸的海风中,沿着缆绳,两人被接上直升机。

不到一小时后,17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温翠玲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