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沈阳:漫漫复兴路

人们在他们的表演中听自己的故事,沈阳人的宽容豁达在二人转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可以悲痛地欢笑,他们有时候被称为忍者,忍者无敌。

沈阳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将那条著名的铁道抹平。过去,铁路的东边是繁华的城市,铁路的西边是铁 西区。铁西曾被艺术家赋予一种力量,让人们思考中国重工业城市改变的过程,以及那些在现代化过程中下岗的工人们。2004年,我躲在出租屋里用极大的忍耐看完了那部长达九个小时的纪录片《铁西区》,脑子里一片灰暗,让我的那个小屋看起来更加不动声色地冷。

2008年的夏天,我在沈阳,那条铁道两边的建筑已看不出差别,留下了一座座夜晚闪着蓝色光芒的铁路桥,火车在上面走,汽车需要穿越那些桥洞,再也没有了过去的那种分界感。铁西被政府在前面加了一个字,变成了铁西新区,它被赋予另外一种力量,代表了沈阳的复兴。

铁西区的20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除了倒闭的以外,都迁到了开发区。工人村确定留下的7座建 筑构成了一座博物馆,改成了追忆铁西过去的工人生活文化馆。这座博物馆象征着政府意识中的向过去告别,它曾代表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一种生活方式,“楼上楼 下,电灯电话”,是外国友人前来参观的固定场所。但今天,在这个博物馆布满防空洞的街心花园里,你一定会感觉到这里是铁西的低点,那个曾经住过叶剑英之子叶选平的工人村,现在连中国人都很少会来瞻仰。

在沈阳复兴的大旗下,原先的工人群体慢慢被肢解,分散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从事各种行业,这个一度下岗工人群体达到数十万的特大城市,通过行政手段,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更多的则只能自谋出路。

我在一个浙江人开的木材加工厂里看到一个从沈阳机床厂退下来的中年人,他原来是一个钳工,后来减员增效,不得已到这个木材加工厂做搬运工,一个月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