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作品“拼布感动中国”究竟该归谁?

耗时两年,由一千五百多人参与创造的慈善拼布作品《拼布感动中国》亮相后,作品归属权成争议。究竟该归谁,这其中涉及诸多法律问题,而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参与公益项目的社会人士对此都缺乏相关认识。

责任编辑:张玥晗

《拼布感动中国》展览现场。 (受访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4月25日《南方周末》)

耗时两年,由一千五百多人参与创造的慈善拼布作品《拼布感动中国》亮相后,作品归属权成争议。究竟该归谁,这其中涉及诸多法律问题,而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参与公益项目的社会人士对此都缺乏相关认识。

2018年12月7日,一件耗时两年,由一千五百多人参与创造的巨型慈善拼布作品《拼布感动中国》在第四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首次亮相。

作品本来应该随后进行慈善义卖,所得款项用于帮助困境儿童,没想到随后几个月,主办方之一上海美丽心灵社区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美丽心灵”)与J0J0拼布研习室却就作品的所有权一直争论不休。

“美丽心灵”保管了作品,称公益作品“属于社会公共财产,慈善组织依法享有管理权”,而J0J0拼布研习室却认为“没有任何捐赠协议,‘美丽心灵’把1500人辛辛苦苦做的拼布艺术品以‘慈善’的名义‘抢’走了”,要求归还。

《拼布感动中国》究竟该归谁,这其中涉及诸多法律问题,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参与公益项目的社会人士都对此缺乏相关认识。

作品被基金会带走

手造博览会开幕当天,12米×3.8米的《拼布感动中国》位于展厅边缘,并未成为展会焦点,但前来参观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拼布志愿者翁晓敏和楼幼妹都到了现场,面对媒体的采访,翁晓敏比划着作品上方深色的一块,“这里,这里到这里都是我们做的”。

两年前,2016年11月,以第二届上海手造博览会为契机,由上海手造博览会主办方、JOJO拼布研习室、“美丽心灵”、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联合发起了慈善活动“拼布感动中国”。

该活动历时2年,售出材料包2300余份,收到捐赠的万花筒作品近1596件(9576片三角形小片),来自全国各地,由JOJO拼布研习室联合分布在全国的志愿者一起拼接而成。

翁晓敏给自己和家人购买了5份材料包,捐出小块作品的同时,她还负责最后的拼接工作,赶制了约为一米八乘两米八的一块拼布。

2018年12月9日下午,手造博览会即将闭幕,三百余家展商忙着撤展打包,展览所在的上海世博展览馆远离中心城区,一旦错过展会的物流车辆,就再难找到车辆拉货了。

一段时间以来都在为拼布忙碌的南京艺术学院老师、JOJO拼布工作室负责人乔爽正在收拾、准备撤展,却得知拼布作品已经被“美丽心灵”带走了。

乔爽随后与马莉沟通一小时后未果,她打电话给另一位主办方——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负责人杨文新,杨文新建议作品可以让马莉先带走,后续再沟通。南方周末记者就此联系杨文新求证,多日未获回复。

拼布大作品位于工作室展位的后方,等到志愿者潘鑫再去时,它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