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八飞专栏:请问候劳鹤

这五个中文字,是爱因斯坦对德国知识分子的一部长篇起诉书: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德国知识分子罪责难逃!

责任编辑:马莉

■虎头传说
◇纳粹横行德国,荼毒人民,一大半要归咎于沉默胁从的德国知识分子。
◇知识总是奋不顾身地扑向权势,就像飞蛾扑火。
◇当飞蛾终于赢得光和热时,它们失去了自己。


1.三顾茅庐
1940年10月1日,定居美国七年的爱因斯坦入籍美国。其后,因反对纳粹操控教育愤而辞去斯图加特理工高校校长的物理学家埃瓦德赴美散心,途中专程到普林斯顿登门造访爱因斯坦。老友重逢,相谈甚欢。兴尽分手,告别时爱因斯坦嘱咐:“请问候劳鹤。”

埃瓦德随口说:“也问候普朗克吧?”

话音未落,爱因斯坦重复道:“请问候劳鹤。”

反应如此迅速,显然早有准备。

很久后,埃瓦德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普朗克是个悲剧角色……英雄只有一个,他是劳鹤,而不是普朗克……事至今日,我方恍然大悟。”

谁是普朗克?

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1858-1947),德国的牛顿,191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量子物理学先驱,威廉皇帝学会会长,德国科学界深孚众望的伟大领袖。他去世后,德国最高科学院——威廉皇帝科学院改名普朗克科学院,至今。这位学养深厚的贵族教授温文尔雅,平易近人,赢得上至德皇威廉二世、下至引车卖浆之徒的广泛爱戴,人未去世,头像就被印上了两马克金币和邮票。

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如果爱因斯坦生命中有鲍叔牙,则此人必是普朗克。普朗克是爱因斯坦的伯乐、知音、导师兼铁哥们儿。1913年,爱因斯坦赖以成名的五篇“奇迹年”论文发表已过八年,却仍泯然众生。此时普朗克亲赴瑞士礼聘爱因斯坦,写就“三顾茅庐”的德国版。地球人都知道爱因斯坦课上得很烂,可普朗克非但没有借此杀他的价,反而在聘书中明文规定:聘请爱因斯坦为柏林洪堡大学讲席教授,一节课都不用上!

21世纪的中国大学,哪个教授敢说自己拿得到这样一份聘书?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与绝大多数江湖领袖的“潜规则”相反,普朗克选中爱因斯坦并非希望他百年之后为自己摔孝子盆儿。其实他在科学上经常与爱因斯坦意见相左。爱因斯坦在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中提出“光量子假设”(十六年后他凭此文获诺贝尔奖),普朗克相当不以为然。他在爱因斯坦进入威廉皇家科学院推荐书中白纸黑字写道:“有时他在科学猜想中也可能与目标差之毫厘……比如他关于光量子的假设……但我们不应责之太深。如果没点儿冒险精神,那最精确的科学也无法真正推陈出新。”

语多偏袒,却明明白白说着否定。

什么叫铁哥们儿?

就是那个并非事事赞同你的观点,但永远站在你这一边的人。

在剑桥大学天文台长爱丁顿证实相对论之前,普朗克是惟一高度评价爱因斯坦的著名物理学家,经常当众称爱因斯坦为“当代哥白尼”。1916年5月,普朗克提前引退德意志物理学会会长一职,而他力荐的继任者,正是年不高德亦不甚劭,名更尚未满天下的爱因斯坦。

伯乐为什么永远少于千里马?因为伯乐必须首先承认自己跑不过千里马。

投桃报李,爱因斯坦对普朗克向执弟子礼。1918年,苏黎士理工高校认识到放走爱因斯坦吃了大亏,遂联合苏黎士大学向爱因斯坦发出待遇远超柏林的任教邀请,爱因斯坦出于对普朗克的忠诚当场拒绝。


2.永不宽恕
然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请问候劳鹤!”

这是爱因斯坦送给全世界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如山赠言。

这句平和的问候是爱因斯坦对德国知识分子火花四溅的永不宽恕。

这五个中文字,是爱因斯坦对德国知识分子的一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