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最好的医生,建最好的团队

1岁零3个月的索朗旦增在病床上活蹦乱跳。“刚来医院的时候发烧39度以上,还出了一身皮疹。”索朗旦增的母亲说道。

相似的症状,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次仁桑布只在2015年见过一次。在援藏医生李廷俊的指导下,次仁桑布抽血培养,做脑脊液检查和皮疹切片检查,很快确诊是流脑。亏得诊治及时,索朗旦增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发自:西藏拉萨、林芝、日喀则

责任编辑:何海宁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巴吉村,援藏医生陈剑峰和徒弟群丹罗布到村民家指导家庭医生慢病随访。 (南方周末记者 马肃平/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5月23日《南方周末》)

医疗人才“组团援藏”工作由北京、上海、广东等七省市承担。派最好的医生、建最好的团队,人员配备堪称豪华阵容。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工作设定了“小病不出县,中病不出市,大病不出藏”的目标,“1+7”医院承担“兜底”重任。

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北京的援建单位将核心管理制度“打包移植”,并结合西藏当地实情应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一千多条。

1岁零3个月的索朗旦增在病床上活蹦乱跳。“刚来医院的时候发烧39度以上,还出了一身皮疹。”索朗旦增的母亲说道。

相似的症状,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次仁桑布只在2015年见过一次。在援藏医生李廷俊的指导下,次仁桑布抽血培养,做脑脊液检查和皮疹切片检查,很快确诊是流脑。亏得诊治及时,索朗旦增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2019年5月14日这天,索朗旦增可以出院了。父亲来到医生办公室,拉着李廷俊的手“表白”,称赞他是援藏“好门巴”(即医生)。

医疗援藏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从1990年代起,国家就开始派出医生援藏;但“组团援藏”却有些陌生——2015年年初,中组部收到新疆喀什第二人民医院专报:借力于上海援疆,喀什二院9个月成功升“三甲”,其中专门提到了上海的“组团式医疗”。

同年8月底,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中组部统一组织协调,原国家卫计委和对口支援的7省市指派医院,以组团的形式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7家地市级人民医院(以下简称“1+7”医院),以提升受援医院的医疗水平。该项目由中组部部长陈希亲自谋划推动,因此也被称为“部长工程”。

组团效果立竿见影。很多以前在西藏想都不敢想的手术一个个成功实施,数百项内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被“打包移植”到了受援医院。

“举全省、全市之力 帮扶一家医院”

医疗人才“组团援藏”工作由北京、上海、广东、安徽、重庆、陕西、辽宁等七省市承担。派最好的医生、建最好的团队,人员配备堪称豪华阵容。比如,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援藏医生全部来自上海市属23家三甲医院;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联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杜秋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