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三年收官,最难啃骨头居然是这三类

通过270起通报案例分析发现,环境破坏主要有三大类型:保护区或其他生态敏感区内违规开发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不足;矿渣等工业固废处置不当。

按照通报所涉政府级别而言,地市一级的部门被通报最多,有104个,县区级政府部门被通报的有58个,省级政府部门被通报的有7个。

一位汾渭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局局长把全国环境治理好的案例比作“黄冈题库”,“用黄冈的题来考我们,自然就知道怎么考了,答卷成绩也好了。”

责任编辑:汪韬

通过270起通报案例分析发现,环境破坏主要有三大类型:保护区或其他生态敏感区内违规开发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不足;矿渣等工业固废处置不当。

按照通报所涉政府级别而言,地市一级的部门被通报最多,有104个,县区级政府部门被通报的有58个,省级政府部门被通报的有7个。

一位汾渭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局局长把全国环境治理好的案例比作“黄冈题库”,“用黄冈的题来考我们,自然就知道怎么考了,答卷成绩也好了。”

“文件造假怎样才不会被发现?”2019年5月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一篇硬核“攻略”:假文件也要记得盖真公章,别抄网上的,不要迷信AI(人工智能),不要依赖下属……

这篇技术帖看似诙谐幽默,实则反讽了地方政府文件造假的行为,活生生的案例来自2019年5月以来,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的通报:

辽宁省绥中县文件造假致使同一个文号匹配两个完全不同的文件,湖南省沅江市畜牧水产局在伪造文件上用的公章是用扫描的假章,吉林省吉林市2018年9月30日印发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却要求各县区7月底前完成相应工作……

这轮通报也意味着历时三年多的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全面收官,不过,从泸州老窖酿酒厂污水直排,到中粮下属企业保护区内养猪,污水直排、矿区污染、保护区破坏等问题依然触目惊心。

泸州老窖污水处理站生化池漂满死泥。 (生态环境部/图)

根据督察组对10个省份的反馈内容,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出约270起被通报案例。环保风暴刮了三年,还剩下哪些“硬骨头”?地方为何屡教不改?

三大“硬骨头”

根据南方周末记者梳理,10个省份近期被通报的案例中,环境破坏问题最多的类型是保护区或其他生态敏感区内违规开发建设,共计43起;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的建设不足,以40起位居第二;矿渣等工业固废处置不当位居第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贰东深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