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鼻烟壶,可以描绘多少内容?

用鼻吸烟的习惯早已经消失,但鼻烟壶却进化成享誉海内外的文玩雅物。做鼻烟壶的手艺人,也从“百无一用”向“大国工匠”的蜕变。

用鼻吸烟的习惯早已经消失,但鼻烟壶却进化成享誉海内外的文玩雅物。做鼻烟壶的手艺人,也从“百无一用”向“大国工匠”的蜕变。

从故宫归来后,刘守本回到十几平米的工作室内,像往常一样,安静地画壶——左手托着巴掌大的玛瑙瓶,右手用狼毫细笔轻描慢绘,画面上有隐者携童子在大雪中骑驴慢行,瓶左上角写着几个蝇头小楷:

一夜风雪石桥斜,

此老骑驴觅酒家。

世外不知战争事,

卧龙岗上看梅花。

“大家都知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的人生很光鲜,但却不知二顾茅庐时,卧龙岗上雪有多大!”这位刚刚为各国政要表演鼻烟壶绝技,又接受了各国媒体争相报道的匠人,又继续拿起了画笔。

京城四大家

刘守本的工作室安置在寸土寸金的二环内。

那是在一所连操场都没有的小型技工学校内,三层的教学楼,刘守本的鼻烟壶工作室就位于二楼楼梯拐角处。我们抵达时,工作室门开着,刘守本本人正在教室讲课。台下十几位年轻的学生,正照着他手中拿着的鼻烟壶在临摹。

这是一所技工学校,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选了鼻烟壶这门专业的这学生,刘说,这并不能称之为自己的传承人。他讲起了鼻烟壶的历史和自己的师承:“最开始,大家只知道鼻烟壶而从来不在意做鼻烟壶的人,直到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这‘京派内画四大家’出现。鼻烟壶画师才终于有机会在鼻烟壶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内画四大家各有特点:

周乐元,是给宫廷中画宫灯出身,山水、布谷、草虫、花鸟都很有特点,内画半工半写;马少宣,以黑白肖像名闻天下,给清末民国初年的很多名人都画过肖像,鼻烟壶的特点是一面字一面画;丁二仲比较写意,在金石篆刻造诣最高;叶仲三的书画艺术上都不及前三者,但工艺味道更强,内画题材多选自《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等名著。但可惜的是‘京派四内画四大家’除了叶仲三这一支,其它的三家都没有传下来……

刘守本师承的,正是唯一传承下的叶家这一支。那时,因为吸食鼻烟的传统消失,鼻烟壶从实用器逐渐变成一种单纯的把玩器,各种奢华元素叠加,鼻烟壶变成小众欣赏的极品。这样的结果是,到建国后,全北京甚至找不到一个还在做内画的手艺人。

这样的窘况在之后有所好转,1954年,鼻烟壶进入政府“保留艺术”名单,所谓“保留艺术”,就是只做保护性传承,不作发展。政府找到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和叶菶祺来“保留”鼻烟壶这门手艺时,两人已经转行多年,一个在银行当服务员,一个在学校做工友。1957年,叶菶祺之女叶澍英加入这个内画队伍。

但要保留一门手艺,仅靠一个家族三个人是远远不够的。1958年,王习三作为第一个外姓弟子被招了进来。两年后,已学了两年珐琅的刘守本和师姐丁桂玲也拜入叶晓峰、叶菶祺为门下,成为叶家内画第三代传人。至此,北京内画在经历“京成内画四大家”后的空档期后,进入了“保留手艺六人组”时代。

60年过去,刘守本终成一代京派鼻烟壶传承人。

内画虽小,诗书画印

吸食鼻烟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习惯,进入中国后,曾在满族、蒙古族等草原民族间流传,后来鼻烟成为明清皇帝打赏王公贵族的礼物。

鼻烟的盛器,鼻烟壶自然也成了权贵炫耀的玩物,更能显示主人的格调:水晶、玛瑙、玉器、象牙等各种贵重材质都被用来当容器,壶上加以绘画、书法、雕刻等。

但随后,内画也走了很长一段路:在进入“保留手艺六人组”时期后不久,新中国就进入了依靠手工艺品出口创汇的特殊时期。而那时国内画内画只有六个人,因而内画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内画的质素也一直不能得到历练和提高。刘守本在学艺不久,两位师傅先后辞世,而此时技艺精湛的大师兄王习三也被遣返回原籍河北,而另两外师姐因为各种原因未能继续绘制鼻烟壶。

年纪轻轻的刘守本在技艺还不成熟时,就开始带徒支起了京派鼻烟壶的门户。令他感到庆幸的是,那时叶家把祖传的内画技艺贡献出来。最终,北京以刘守本为源头发展出“京派”,河北以师兄王习三为源头发展出“翼派”,令这个行当还有一口气在。

方寸内画小书

“内画鼻烟壶本质上就是一种绘画,只不过是在瓶子内壁上用反手绘画罢了,人物、山水、虫草、书画,都可以在鼻烟壶里边得到反映。每一个内画鼻烟壶,其实是画师创造的一个袖珍世界!”

刘守本轻轻地拿起一只内画笔开始画壶。画内画是一件很考验画师定力的事情——画师要在把内画笔伸进细小的内画瓶内,用反手在方寸之间创造一个世界。这在很多人看来,不是人力所能完成的任务。因而老北京称鼻烟壶为“鬼画壶”。

内画笔是一种极为纤细的毛笔,笔尖是用带勾的狼毫制成。他先把笔尖放进嘴里蘸了蘸,再把笔尖放进蘸了蘸颜料后,把笔尖塞进细口的水晶壶中。在磨砂的内壁上慢慢勾勒起来。慢笔勾勒不难,难的是在内壁作画,但是却是在外壁呈现。所以画师必需先在脑海中构好图后,然后把它“翻译”成镜像。

最难的是,鼻烟壶是一个微观的世界,但绘画的所有要素,诗书画印都必需体现。

“就像我这幅画,取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内画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画,在浔阳江上的画舫中画一位怀抱琵琶的仕女,难就难在题诗——《琵琶行》有400多句,无论多精湛的技艺也不能一一书写。

"内画师只能改诗,诗也不能乱改,得用最少的字把诗的意境表达全。于是我把这400多句诗背得滚瓜烂熟,提取了这四句!”

刘守本指着鼻烟壶左上角的几行小字很自豪地说。刘守本于是指了指墙壁上的国画,每一幅都和桌上摆的鼻烟壶中的画一一对应。

画鼻烟壶最好的年龄段是在四五十岁之间。太年轻,阅历和境界没达到,画的韵味就不够;年老了,眼、心、身体都衰退,手已经画不出心境。他坦承,自己画了六十年内画,直到快50岁时才形成自己的风格,可惜画内画最好的年纪已经过去。

幸好,他想到一种方法,可以在纸上创造“鼻烟壶风格国画”,把他最喜欢的传统人物、诗词、文学故事“转变”成内画的素材,这样一来,心、眼、手的步调可以更一致,画幅也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刘守本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把画过的鼻烟壶转化成孩子们能看得懂的小书,画一百个传统故事,配一百首故事,那就是个绝美的画面,每一个都将是进入鼻烟壶这壶里乾坤的小入口。

网络编辑:阿柴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