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 当视野从个体转向社会之后,我才开始真正地成长

“我第一次交那个小的、短的,还不是完整的demo,跟唱片公司的人、制作人一起听,一分多钟,我就觉得像一个世纪那么长”

责任编辑:杨静茹

“我第一次交那个小的、短的,还不是完整的demo,跟唱片公司的人、制作人一起听,一分多钟,我就觉得像一个世纪那么长”

图/受访者提供

成为歌手的第14个夏天,李宇春尚未完全学会与被比赛赋予声名的另一个自己和谐相处。在细枝末节上,李宇春会冒出一些“幼稚的小叛逆”。比如在宣传新歌《作为怪物》的微博中,提到过去,她写“参加工作以来”,“出道就出道,参加什么工作啊?但实际上那是我内在的一种小坚持。”

上了舞台,两个她相安无事,甚至相互助力。她热爱舞台,认为现场表演是“一次性的艺术”。从初二第一次上台表演开始,她的状态从未变过:上台前,紧张到手心手背都是汗,下台后,亢奋到睡不着。台上的李宇春享受且自如。“舞台上和舞台下的我完全是两个人。”她口中的另一个李宇春成为大部分时间面向观众的形象,从《超级女声》比赛时开始,她就凭借出众的舞台表现力吸引了众多歌迷。

音乐让这两个形象有了统一的可能性。李宇春认为自己的音乐有明显的阶段性:翻唱别人的歌,唱别人写给李宇春的歌,自己写歌。后者也有明显的划分:开始创作,有了完整的专辑概念,开始依托更广阔的世界进行创作、思考深一些的问题。

参加工作的前十年,她执着于问自己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这个疑问以一年一度的“WhyMe”演唱会作为表达形式。自我是她当时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命题,这被解读为她对抗外界质疑的一种方式。而她现在回想,在这样一个大主题下往前走,“想要去证明为什么是我,但那个证明是非常个人世界的举证。”

围绕在大主题下,她发散了许多疑问:为什么歌手的第一张专辑一定要叫同名专辑?为什么第一张专辑的封套一定要用个大头?为什么第一张自己大量参与创作的专辑,大家会觉得从垃圾桶里找出来的《下个,路口,见》demo是最好听的?为什么一直顶着“舞台皇后”的称号但没有一首跳舞的歌?……

有些疑问得到了解答,她的第一张专辑叫“皇后与梦想”。她创作了《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加上接下来的《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和《1987我不知道会遇见你》,“开启专辑企划的思维模式,这三张专辑历练了我。”

有些疑问留存,第一张专辑封面本是蓝天白云,版权公司依然要求必须有一张她的照片。最后封套放上了一个大头照,和里面甚至不配套。《下个,路口,见》改了14版后,成为至今演出方仍希望她演唱的歌曲。

时尚帮助开阔了李宇春的认知。2012年,她与高缇耶合作,看到了艺术团队幕后工作的状态,“原来世上不只是穿衣服、卖衣服这样简单的逻辑,很多设计背后的创作,与音乐创作有相通之处。它也有一些东西来自于哲学、历史,很吸引我。”当时她很少涉猎历史和人类的书,觉得“被提到了新阶段”。她也开始看艺术展,去了很多国家旅行。音乐外的领域撞击着她沉浸了十年的问题的壳。

终于,她想清楚一件事:10年之后,李宇春拥有了在音乐上完整的语言和系统,不是风格上的,而是更本质的,不断成长和蜕变的——她要走出原本某种程度的封闭,跟世界有越来越多互动和感知,更多打开自己,再赋予表达。

2012年的李宇春 图/受访者提供

在2015年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她说,“对很多人来说,10年了,他们看到一样的李宇春。10年前,好的、不好的标签都贴在我身上,不是我主动的。然后真实的你被覆盖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更别提你做了什么音乐。时间会让这些东西慢慢脱落,一点儿一点儿脱落,本身的样子才会显露出来。”

这个10年以2016年发行的歌曲《西门少年》作为总结,在歌里她写:扬帆远航乘风破浪要去惊讶天下,生命的意义就是要纵情燃烧不怕留疤。“我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