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080731)

光华法学院尝试重寻大学独立与学术自由的旧梦,大家自是乐盼其成。但到底能成与不成,并非人人乐观。

责任编辑:陈敏 史哲 蔡军剑

◆ 回应“王旭明独家回应:

我为何‘欲哭无泪’”


(7月24日A7时局)

不说“官话”的王旭明,以前老被骂被争议,离任时却听取惋惜声一片。我在政府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其实是一名“官话”生产线工人,但即便自己万分厌恶,也不得不制造“官话”。据我所知,官员并非都喜欢说“官话”,更不是不会说“不是官话”的“人话”,而是实在不能说。

现在,我们还是把说话正确看得太重要了。许多时候,说话得服从“大局”和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平时,官员做错了也许没有什么,但说错了可就是犯了严重错误。考核干部时,也主要看他们说了什么,汇报了什么,而不是看做了什么。长此以往,大家虽然都讨厌“官话”,但轮到自己时却也津津乐道。“官话”俨然就是“皇帝的新衣”,大家虽都心知肚明,却没人敢做那个说真话的小孩。我想,倘若评价干部时依然说比做重要,那么“不是官话”将依然凤毛麟角,贵报的“不是官话”栏目也将永葆青春。

(广东惠州 于会仁 公务员)

本报记者苏永通回应:

官员在家里,跟他妈妈、跟他老婆孩子想必不说官话吧。我在采访中发现,官员级别越高,官话越少,没那么多顾忌。而一般官员要从“官话”系统中跳脱出来,可没那么简单,因为那意味着要担风险。

王旭明让人留恋,是因为他说话没官味儿。我用一条短信就搞定了采访,晚上11点还电话骚扰他。最后他审回来的稿子,除了删去一句他对某朋友的评价,其他一字不动。一般官员,半夜叨扰,绕过秘书直接打电话,恐怕都会被当成犯忌。

王旭明也并非完全不说官话。几个问题就跟我扯了近三个小时,我说,你这是在打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