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和成绩

那时候,高考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学校没有帮我们复习,更没有什么模拟考试或补习班。我们考生也不紧张,没有人大做习题,背笔记或看参考书。

责任编辑:朱又可

我把报纸翻来覆去看了又看,没有第二个“陶洁”,终于相信自己考上了北大。 (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7月11日《南方周末》)

我当年考大学可以说是十分轻松愉快的。1954年,我高中毕业。我家经济状况不好,母亲希望我找个工作,挣点钱贴补家用。母亲的要求合情合理,当年不要说高中毕业,初中毕业就工作的也大有人在。关键是我不知道我可以做什么工作,到哪里去找工作。迷茫时,国家解决了我的难题。老师宣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要求我们这一届毕业生必须考大学。于是我兴高采烈地考虑选什么专业和去什么学校。母亲希望我留在上海,可以省点钱。但我却想离开上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时候可以同时报考文理两科。我比较喜欢文科,不知从哪里看到山东大学的《文史哲》杂志,听说那是个文科很强的学校,就想去报那里的中文系和历史系。但又想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出点力,就想到那首有名的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觉得石油专业挺不错。老师给我们看一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贰东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