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唐山:逝者安息
一个朋友说:"现在才建?"我说:"好过没有。"现在的唐山,能给人以足够的好感,不止因为这座震撼人心的地震墙。
唐山,绕不过去的唐山。
那年,我才9岁,生活在距离唐山有800公里的地方,也天天住在地震棚里。少年不识愁滋味,感觉自在逍遥,同龄的伙伴们也都喜欢木板搭成的地震棚,那个年纪哪会知道地震意味着什么呢?现在是7月29日,离那场地震刚好是 32年零一天,这个时候,写唐山,心里多了一番滋味。
地震时在乐亭的生物学教授刘女士,今年只有35岁,生活在美国,回忆起地震棚,她说:"我不知道是我想象还是真记得一个极大的塑料布搭的帐篷,真的觉得我看见过那块大塑料布,用木头支撑着。人们都一副听天由命的漠然,拥挤成一堆取暖。也许是我看小说多了想象出来的,就跟幻觉一样。"才刚刚过去32年,许多记忆就模糊了吗?还是她当时年纪太小,无从回忆?
乐观的唐山人,我接触到的每一个,无论幼长,都不忌讳谈起那场地震。52岁的老白,当年在一 家钢铁厂当工人,那时候,他刚刚20岁。"有人跟我说自己从屋子里跑出来的,我说,你吹牛逼。"老白说话,像是在唱歌,在唐山的几天里,我一直试图学习这种方言,但很失败,所有人听我卷着舌头的声音,都笑。老白说地震当天的情况,用的就是这种地道的唐山口音:"跑?怎么跑?我正好在院子里,站都站不住,树梢都开始扫地了,唰唰唰。后来一看,铁道都拧成麻花了。"老白同时是工人民兵,负责埋葬逝者的尸体,官方数字,24万人遇难。
今年5月12日,四川地震后,很自然地,人们会回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