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回料应该感到光荣

当上海人的家里和小区里换上新的分类垃圾桶时,很多人未必知道,生产这些垃圾桶可能也要用到垃圾——可再生废塑料,业内称“回料”。

责任编辑:汪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宋炳晨 彭琪月

2019年7月23日,浙江台州,工人们正忙碌地生产和搬运新垃圾桶。 (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7月25日《南方周末》)

当上海人的家里和小区里换上新的分类垃圾桶时,很多人未必知道,生产这些垃圾桶可能也要用到垃圾——可再生废塑料,业内称“回料”。垃圾桶的前世,可能是洗衣机拆下来的塑料外壳、汽车上的塑料保险杠,甚至幼儿园的塑料滑梯。

上海垃圾分类政策一经推出,雪片般的垃圾桶订单落在上海以南三百多公里的“中国塑料之都”——浙江台州。北京等46座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将于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广东、山东、河北的垃圾桶厂家也在观望,等待机遇降临。

需求汹涌,一个新的问题产生:垃圾桶的原料是什么,够用吗?

现世:要经摔、防晒

季君晖是中科院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也是土生土长的台州人。他记得,台州的塑料产业是从几个瓶盖厂起家的,而塑料工业中分量很重的改性助剂,尤其是橡胶助剂,一直是台州的传统产业,成为台州塑料崛起的关键因素。

台州市塑料行业协会办公室主任陈家增介绍,如今台州有上千家生产塑料垃圾桶的企业,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比60%。

他回忆,台州垃圾桶生意好起来是从两年前开始的,“当时很多城市要争创卫生城市,政府采购就多了起来。”但垃圾桶真正站上风口,还得是2019年。

2019年7月23日,上海市垃圾分类已强制执行近一个月。鑫鼎塑业董事长陈爱华松了口气,“现在我们觉得很平淡,并没有网上炒作的那么夸张。”

“我们在得知上海要搞垃圾分类以后,就从模具、设备、厂房和工艺上都做了提前布局。”陈爱华表示,即便有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