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华的“地雷阵”

无论是百亿造假的康得新、“扇贝跑路”的獐子岛,还是手握18亿现金却发不出分红的辅仁药业,近期爆雷的这一连串奇葩上市公司背后,都有同一家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9年7月8日,因涉及康得新百亿造假案,证监会对瑞华正式立案调查。 (IC photo/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1日《南方周末》)

两周后,证监会、财政部决定,撤销深圳鹏城的证券服务业务许可,但此时的鹏城早已“金蝉脱壳”,成为瑞华的深圳分所,原鹏城所长依旧为该分所党总支书记。

近3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都由这40家事务所承包,这相当于某种“特许经营权”。

国内监管的主要处罚手段是行政责任,但是处罚上限只有禁业和60万罚款两种手段,“这部分罚款上交国库,并不用于赔偿投资者”。

无论是百亿造假的康得新,还是手握18亿现金却发不出分红的辅仁药业,近期爆雷的这一连串奇葩上市公司背后,都有同一家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

2019年7月8日,因涉及康得新百亿造假案,证监会对瑞华正式立案调查。

此后余波不断,截至7月29日,已有近60家企业的IPO项目受到瑞华所事件波及。多家公司发布公告称,因审计机构瑞华所被证监会调查,公司IPO项目被中止审查。

瑞华是国内第二大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注册会计师2266人。据同花顺问财显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经瑞华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年报达318份,审计的货币资金合计超过6347亿元。

但该所历史上“劣迹斑斑”,近三年来,瑞华就因海格物流、键桥通讯、亚太实业、勤上光电、振隆特产、华泽钴镍等多起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遭监管处罚。

过去二十多年,在“做大做强”的监管理念下,以瑞华为代表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兼并的方式迅速扩张,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其审计质量反而不断下滑。

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以瑞华为代表的会计师事务所群体正面临一场全民信任危机。

曾经规模最大的内资事务所

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中,瑞华在规模和收入上均名列前茅。

中注协发布的《2013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显示,合并后的瑞华2012年年度业务收入24亿元,超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中的安永、毕马威,紧随普华永道和德勤之后。

但瑞华的“做大”是通过一系列合并实现的。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实行所谓“挂靠”机制,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由上级主管单位发起设立,并且直接隶属于职能部门。与此同时,社会上存在着与注册会计师职能完全相同的另一支审计队伍——注册审计师。

会计师事务所属财政部管辖,审计事务所则隶属审计署,二者的资格准入标准、执业规范标准都不同。

此后,深圳原野、长城机电、中水国际等财务造假事件相继发生,引发社会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的怀疑。1993年10月,注册会计师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独立执业。

但随后,恰在行业清理整顿期间,两种事务所都加速发展。

财政部数据显示,1993年后的两年内,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注册数量由1800余家增至2500多家,审计事务所则由3370家上升至3800余家。注册会计师由10700余人上升至21000余人,注册审计师由12700余人上升至32000多人。

彼时,各部委、各省级财政厅都纷纷设立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瑞华的前身,隶属于国家税务总局的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也在这波浪潮中建立。

盲目扩张引发了审计质量问题,类似琼民源、东方锅炉、四川红光等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层出不穷。

中瑞华创始人顾仁荣曾对媒体指出,会计师事务所早期的国有官办体制,导致了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