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成都:继续,优雅地自恋

仿佛美丽花园突然被撕裂,裸露出赤红的土壤,但人们以其特有的对生活的热爱,正野草般迅速覆盖和舔舐着外表的伤口。

我们到成都,也许来得太迟。

这座城市的2008,如果历史无限缩写,只会剩下一个关键词:地震。5·12那天,我们正在福建龙岩,是到四川灾区前线,还是继续沿着火炬路线前进,我们别无选择。当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四川时,作为不能去真正历史现场的新闻人,我们像被遗弃的过河卒子。

当一切又复归平静,我们才姗姗抵达。地震有形的影响和痕迹,早已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消失不见。地震后,几乎一切短期性的消费都补偿性地大幅增加,而长期性的投资消费都出现大幅下滑,灾后及时行乐行为,是怎样的心理过程,因为这座城市的人民在那 段时间流干了眼泪,经过长时间的媒体饱和催泪轰炸,人们都不愿也无力诉说当时。

紧挨着成都的都江堰,毁坏的痕迹依然处处可见,聚源中学的废墟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此凭 吊,或听老人介绍当时,或俯身查看混凝土残块中的铁丝到底有多粗。但是,比这些更能触动我的是,生活在这里继续。仿佛美丽花园突然被撕裂,裸露出赤红的土壤,但人们以其特有的对生活的热爱,正野草般迅速覆盖和舔舐着外表的伤口。

我第一次迟迟无法对一个城市调准焦距。此前,一些异族的朋友都曾对我感叹,四川人在灾难中表 现出的坚韧、镇定、顽强和对生命的热爱,在任何过去被我们认为特别具有这些特性的优秀民族身上都不曾如此集中地展现过。在我们抵达成都的第二天下午,赶上 了一次6级余震,这个城市只是楼房摇了摇。

什么才是这个城市最特别的东西。

如果,不是汶川大地震使成都的火炬传递被排到最后,也许我们写成都,会用《休闲之城》,或者《时间在这里放慢》之类的标题。一者是呆在北京想象中国的想当然,再者,就是完全相信本地人的概括使然。

对一个城市特征的概括,你最好不要全信本地人。譬如许多有有悠久历史的城市的市民,愤怒于我 们竟然在百城记中,对他们家乡可以概括为"底蕴"或"内涵"的东西吝于落墨。我们当然相信自己对一百个城市横向比较的判断,既然对一个城市当下的"底蕴" 或"内涵"丝毫感觉不到,我们自然不便只为讨好,而把网上关于这个城市八百年前的光荣历史资料抄录一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