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48小时

急性肾损伤常常令医生束手无策,这种疾病很难在早期发现,且一旦发病,进展会非常迅速。现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法,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算法,能够预测病人在随后48小时内出现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对于很多人来说,这48小时也许意味着生死之别。

责任编辑:朱力远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22日《南方周末》)

医学界迫切需要尽早发现急性肾损伤征兆的有效方法。 (资料图/图)

急性肾损伤常常令医生束手无策,这种疾病很难在早期发现,且一旦发病,进展会非常迅速。现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法,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算法,能够预测病人在随后48小时内出现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对于很多人来说,这48小时也许意味着生死之别。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担负着清除代谢产生的废物、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等重要的功能。不难想象,如果肾脏出现了病变,人体将会受到多大的伤害。在诸多肾病中,急性肾损伤(曾经被称作急性肾衰竭,但国际肾病研究界于2005年达成共识,将这种疾病更名为急性肾损伤)不仅发病快、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病率高,而且很多时候会在较晚的时候才能被发现,因此在被诊断出患有急性肾损伤时,很多病人的肾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不可逆损伤,需要接受透析甚至肾脏移植。

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最近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法设计出了一种算法,利用这种算法,科学家可以预测病人在随后48小时内出现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对于那些将会发生严重急性肾损伤的病人来说,这48小时也许意味着生死之别。

时间就是生命

有很多原因都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但这些原因导致的最终结果都是肾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严重的下降。这种肾功能的急剧下降不仅会导致代谢废物在血液中累积,也会使肾脏无法正常调节机体的体液平衡。由于肾脏这一机体的“废物处理工厂”出现了问题,随之而来的生理功能紊乱还会对身体的其他脏器造成伤害。

在急性肾损伤的患病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住院病人(并不一定是因为肾病住院的)。这些急性肾损伤的病人的死亡率高达20%,而那些已经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病人中,急性肾损伤的死亡率更是高达50%。在世界范围内,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为每100万人中有2100人患病,每年有大约2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在中国,全国范围内有关急性肾损伤的大样本研究还很少,但根据南方医科大学侯凡凡院士团队201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在中国9家地区中心医院入院的659945名病人中,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11.6%,这些患病病人的死亡率则为15.3%。这样大的患病人群和死亡率,不仅给万千病人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会给各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2011年美国的一项研究,为了救治该年约50万名因为急性肾损伤入院的病人,美国的医疗系统共花费了近47亿美元。

急性肾损伤的一个特点是难以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发现,因为刚开始时病人不一定会表现出很明显的症状。在有的时候,病人被诊断出发生了急性肾损伤,甚至是因为在做其他实验室检测时“无意”发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当诊断出病人出现了急性肾损伤时,医生的救治手段也已经相当有限了。这种疾病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发病时间非常快,慢的话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