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 | 迁流的乡村,消退的小学

乡村建设越来越好,人却越来越少,少到再也支撑不起一座小学。

责任编辑:温翠玲

一小学的学生们在上课(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图)

乡村建设越来越好,人却越来越少,少到再也支撑不起一座小学。

前些日子,休假回到老家,父亲跟我说,“政府派人来调研,村里的小学不一定能办下去了。”“为啥啊?”“缺少生源,六年级升初中走了几个,一年级招不到新生,七八个学生,三个老师,办不下去了!”小学承载了无数的童年记忆,连结时而泛起的乡愁,每次回家,我都会到学校去转一圈,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对于我的家乡来说,一部小学史,投射的就是一部乡村变迁史。

家乡在离沿海城市不远的村庄,驱车3个小时就能抵达。3个小时,对于1980年代的农村来说,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了。山里山,山外江,青山绿水绕村庄。盛夏农忙季,晚上七八点,太阳才落山不久,田间地头到处是乘着入夜凉风干活的村民,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