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杰 人生一串,好好琢磨

饺子浮起来,就表示煮好了。但多数事情都没有这么简单。比如拍一部纪录片

责任编辑:杨静茹

饺子浮起来,就表示煮好了。但多数事情都没有这么简单。比如拍一部纪录片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27期)

图/本刊记者 梁辰

“这事靠谱”

三年前的夏天,两个中年男人置身于三里屯的闹夜与烧烤摊的烟雾之间,认真思索要不要拍一部关于烧烤的纪录片。提议的人叫王海龙,在旗帜传媒参与出品过《喜马拉雅天梯》《盲道》等影视项目,他是资深广告人,点子多,七八年前就说想做中国版的《深夜食堂》。商量的对象是他当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陈英杰,他见证过后者要么旷课在街头遛房东的狗、打台球,要么在学校用三个借书证沉迷看小说的岁月,了解其不循规蹈矩的性子,所以隔三差五便“怂恿”毕业后在电视台拍了十几年纪录片的好兄弟做点有意思的事情。

陈英杰圆头圆眼,甚至还有些喜感,看着随和,但很少头脑一热,什么事情都忍不住分析琢磨。有一回我们吃徐州烧烤,他用说书般的声音对视线所及之物逐一点评:羊腰子,肉肯定是北京的,火候还行;羊肉串,可能进过冰箱,不是很嫩;面包烤得好,拔丝;墙太硬,声音会返回来,吵;店总体还是水准以上的,你看领班的服务员,毫不懈怠,很警惕,问他问题跟他说话都很紧张。

对王海龙的兴致勃勃,他也一概审视严格,必须要“商量到确实可行了,再去做”。中国版《深夜食堂》为什么不行,因为“日本人面对蛋包饭这样简单的食材表达出的由衷赞美,以及日本食客之间的分寸感,都是一种独有的清凉调调。而我们的宵夜不是这样的,我们是喧闹、热辣、烟火气很足的”。

符合上述条件的烧烤终于得到了陈英杰的认可,“我觉得这事靠谱,就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没人做过,我们对它好像又有基本的认识。咱们可以琢磨琢磨怎么去拍。”

片名就琢磨了几十个,最开始叫“起火围炉”,想做一个含括烧烤、火锅的大系列,后来因为觉得围炉夜话有点太文了而放弃。那段时间陈英杰正在拍摄的体育运动启发了他,“我并不是一天接一天地去记录,而是有重要事情的时候才去。我想其实人生长长的过程,是由很多重要的节点构成,这些节点就像一个串。所以我说叫“人生一串”,不是纯说美食,还是多少有一点人,就像加点味精一样让这个东西味道浓厚。”

接着琢磨架构,山水生—家乡味—城坊变,意在表达食物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逐渐过渡的分集命名很快被自我否定,因为“还是带有很强烈的电视台逻辑”。

王海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