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 干掉偏见 | 封面人物

出生于1998年的蔡徐坤可以说是生在网络时代、长在网络时代、受益于网络时代的新青年。他和他的粉丝们天然具备互联网思维,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红利,相信只要善用流量,一个人也可以成为千军万马。但同时,他们也在为流量收割和网络暴力付出代价,在并不完善的网络伦理中遭受真实的恶意和虚拟的枪林弹雨

责任编辑:杨静茹

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出生于1998年的蔡徐坤可以说是生在网络时代、长在网络时代、受益于网络时代的新青年。他和他的粉丝们天然具备互联网思维,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红利,相信只要善用流量,一个人也可以成为千军万马。但同时,他们也在为流量收割和网络暴力付出代价,在并不完善的网络伦理中遭受真实的恶意和虚拟的枪林弹雨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28期)

风暴中心的蔡徐坤

很多人是从偏见开始了解蔡徐坤的:因为一段分不清是在运球还是在跳舞的篮球视频,他成为虎扑直男群嘲的对象,恶搞视频一度在各个视频网站疯传。在他被选为NBA新春贺岁大使,并在新春贺岁时跟字母哥、利拉德、汤普森三位全明星NBA球员共同拍摄了篮球宣传片之后,网络上的耻笑之声甚至更响亮了。

更多的人是从蔡徐坤跟周杰伦的那场流量之争才开始知道这个名字。怎么回事?在偶像层出不穷的今天,周董已经是老人家了吗?网络上咬牙要帮杰伦刷票雪耻的粉丝,怎么都是一些两鬓斑白、发超话要现学饭圈操作的退休大叔和大婶?这确定不是策划吗?

有意思的是,竞争最白热化的那几天,连权威媒体的微博都忍不住出来打圆场,“两名艺人各自拥趸的较劲,虽是娱乐‘游戏’,却映射了时代症候。这不是代际冲突,更无关价值观断裂,而是一场联合致敬,寻找内心深处的寄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向美好看齐,夯实审美坐标,岁月就无法带走我们的乡愁与坚守。”——这种不偏不倚的定性,对擂台两边还都颇有呵护之意。

暨南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老师黄雅兰关注到了周杰伦和蔡徐坤的这场流量之争,并不因为她曾经也是杰伦粉,年轻时听过他的专辑,也买过他的海报。这次,她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观察的:

“还不仅仅是代际之间的文化鄙视,不同社会空间和文化阶层的人去守卫自己的文化身份,还有代际之间行为模式的变化。我们早一代的人可能更多是围绕文本去追星,追星方式可能是去买磁带买海报、去学唱这首歌,是一种个体行为。但是互联网时代的追星,它是一种更基于集体的、在公共领域中展开的行为。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流量本身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明星需要持续地经营以获得曝光,然后才会有这种数据,而根据这个数据,才能有他在这个行业内的一个广告价值或者定位。追星就变成了要以这种数据为中心,粉丝欣赏的不再只是作品,偶像日常的生活,他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被粉丝进行再创作,去协助偶像获得数据。”

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流量明星并不罕见。事实上,这年头流量明星已经多到傻傻分不清楚的程度了——潘长江在节目里就犯了这个错误,他辨认不出那些眉眼、轮廓和装扮都高度相似的年轻人,结果导致5000万人冲到他的微博浏览、留言甚至挑衅,吓坏了他,“怎么?我违法了吗?蔡徐坤,我真的不认识你……姓蔡的我只认识蔡明。”——不多见的是,从流量明星上升成为文化现象。有人说,在中国,真正的民选偶像,人民群众一票一票投出来的,女有李宇春,男有蔡徐坤。

2005年,李宇春在“超女”总决赛中最终胜出,当时她的得票数量是352万条短信。13年后,蔡徐坤把这一纪录刷新,他得到了4700多万张选票。

此刻的网络环境早已今非昔比,商业力量渗透到了选秀的方方面面:节目播出平台的会员每天可以拥有两次投票权,用户通过购买赞助商的产品也可以获得更多投票机会……在每一点微小的流量背后,都是资本的涓涓细流,粉丝的爱与民意有了最直观的换算方式。

蔡徐坤的粉丝未必买李宇春的账了,新一茬年轻人甚至不会知晓当年“超女”万众瞩目的划时代意义,互联网的断代史以更极速、更健忘的姿态一路向前,每一排浪花都崛起在前一排浪花平复的遗址上。

蔡徐坤与周杰伦的微博超话之争,据说起因是有人在网络上diss周董,“我一直看到有人说他票难买,但是我查了查,他微博超话排名都上不了,官宣代言什么,转发评论都没过万。演唱会一半都是粉丝去看,他粉丝真这么多吗?”

这是典型的新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思维,流量代表一切,衡量一切价值只有一个维度,就是眼球经济,被看见,被评说。任何一个多元的、复杂的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被简化成一个符号或者一串数字,然后被排序,被定位,流量时代里数据是唯一的信仰。

虽然只是不具名网友的个人言论,但因为这种想法颇具代表性,激起了杰伦老粉的众怒,他们决定联合起来,捍卫偶像的尊严,一定要让已经在歌坛驰骋了二十年的周杰伦,盖过新晋超话人气王蔡徐坤,夺回王者荣耀。

一场粉丝之间自发的打榜PK开始了,他们像两军对垒抢占高地一般,各自制定了战略战术,争相要把己方旗帜插上话题榜的顶端。几天之后,周杰伦以7121.4万分的成绩高居榜首,当周夺冠,赢得了这场比赛。

周杰伦与蔡徐坤一役,虽然无厘头,却把蔡徐坤的关注度从低龄人群带入了更广泛的年龄层次,中年人在被科普了蔡徐坤到底是谁之后,隐含的一问是:为什么拿蔡徐坤跟周杰伦比呢,今天的蔡徐坤,会是明天的周杰伦吗?还是昨天的鹿晗和吴亦凡呢?

在周杰伦成为天王级的流行音乐人物之前,似乎也是一个经常受到群嘲的咬字不清晰、五官不标准的音乐愣头青,但少年时期的古典音乐训练、钢琴功底和原创作曲能力让他很快与同时代的其他歌手区别开来,最终为自己赢得了疆土。

跟同时出道的其他几位偶像练习生相比,蔡徐坤除了一路C位的好成绩,更特殊的就在于他也具备原创能力,可以自己作词作曲。在演艺圈,明星偶一玩票写歌,不算难事,有时甚至背后有人捉刀,但蔡徐坤却好像是来真的。他很少回应网络上那些负面新闻,谈及自己的音乐创作却滔滔不绝。爆红之后,他接戏数量为零,接综艺数量也极其有限,被黑得最厉害的时候也鲜少回应。再相见时,已经拿出了十几首原创歌单的成绩,其中单曲《WAIT WAIT WAIT》在亚洲新歌榜空降成为NO.1,并蝉连四周冠军,专辑《PULL UP》、《YOU CAN BE MY GIRLFRIEND》、《IT'S YOU》等也都拿下了国内外多个流行音乐榜单的冠军。

蔡徐坤与其他流量明星另一个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没有主动投效于任何一家娱乐公司。从《偶像练习生》C位出道之后,他坚持做了自己的独立工作室,亲任老板。他不觉得自己在当艺人,他把自己定位成了“创业者”,开始了一个人的音乐征程,“我是我自己的音乐总监。”

我们对蔡徐坤的兴趣即来自这里:中国在1994年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虽然那时候的带宽只有64K,网速堪比龟速,但这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互联网元年。出生于1998年的蔡徐坤可以说是生在网络时代、长在网络时代、受益于网络时代的新青年。互联网对他们来说不是后天习得,而是先天就进入了他们血液和基因里的东西。他和他的粉丝们天然具备互联网思维,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红利,相信只要善用流量,一个人也可以成为千军万马。但同时,他们也在为流量收割和网络暴力付出代价,在并不完善的网络伦理中遭受真实的恶意和虚拟的枪林弹雨。

一个人爱不爱音乐,那是骗不了人的

在业内颇有口碑的独立音乐人和导演梁欢曾为蔡徐坤拍过一部微电影,一开始他对蔡徐坤挺排斥,没想到见了一面,竟然相谈甚欢。

“我之前不认识他,肯定有偏见,觉得你啥呀?你们(偶像明星)都强占了我们发歌的位置。我们好不容易做一张专辑,做几首歌,去听歌网站要一个位置,人家告诉你说‘梁老师,只能给你第二屏,那边有个偶像团发了歌,得给第一屏’,特烦这种!但是见了小蔡,一个人他喜不喜欢音乐,他是骗不了人的。你给他推荐一个什么东西,他马上就记下来,他记了以后他就听,回头他还找人问。我再跟他见面,都会跟他聊技术。他有一个钢琴音色特喜欢用,《Wait Wait Wait》那首歌用了,后来他给我听的一首新歌里也用。我说,你用钢琴的这个音色以及它的力度,一听就是欧美流行乐,但这样就显得愣,你需要把那个音头该缩的地方让它稍微不齐一点,力度让它参差一点,听起来就像是人手弹的。包括细到什么程度,中间有一个贝斯的音色,你distortion拉高一点,让它更脏一点,把中高频稍微留一下……我跟他聊这些,聊技术细节,他是能听懂的,这些层面能交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